ARTICLE最新文章

2017.03.02 付出的真諦──2015寒期花蓮門諾醫院醫療傳道見習營心得

  • 主題:我們這樣成長
  • 期數:315(2015年5月)
  • 作者:吳佳儒
「卓越來自於關懷」──門諾醫院沒有華麗的裝潢,沒有最高級的設施,也不是所謂名醫的孕育場,卻讓我感到滿滿的愛與喜悅,讓我忍不住說:這間醫院是如此卓越!從一開始,門諾人員就用無比的親切與體貼來接待我們這些見習學生,四處可見溫情的互動,一點也不做作,因為他們長期以來都秉持這樣的態度,如今流露出來而已。
 
不單是對我們好,醫護人員、關懷員之間的互動氣氛也相當良好,在沒有位階尊卑但有秩序的工作場域,每個人都能發揮主所賜予最適合的恩賜,並且能建立起工作以外真實的人際關係。在一般醫院,親近的同事或許會關心同儕狀況,但長官可能就止於打招呼;門諾卻專門設有關懷部,關懷病人及所有工作同仁,特別關照生日、生產等時候,也在日常工作、例行聚會、查經時間中,給予靈性上的支持,並不以為麻煩。
 
我想像,要維持這樣的關懷應該會勞心勞力,實際上卻看到滿滿的喜樂。她們用身教鼓勵了我,靠著上帝的愛去關懷是輕省又有效的。做該做的事,用真心和人建立關係,就是最簡單又有用的關懷方式。如何關懷是其次,只要有關懷的心,無論做什麼都會讓人自然而然感受到愛。
 
除了關懷的功課,我長久的質疑也得到解答:常常以為,人生充滿許多難以解釋的苦難,醫療也好,信仰也好,我們能做的非常有限,有時打著上帝的旗幟,卻在現實上灰心,以致失去付出的熱忱。醫院的傳道播放了一部短片,模擬空難事故中,乘客利用極短的時間寫下遺言,影片告訴我們:時間苦短,要好好把握生命;傳道說:「我們花了太多時間去問為什麼。」空難為什麼會發生?生命為什麼如此脆弱?我們問問題的同時,卻忘了把握手中短少的時間;只對脆弱感到惆悵,卻未因此積極把握僅有的一切。
 
看輪椅上癱軟的病人、腦性麻痺患者蜷曲的模樣……即便如此,門諾的醫護人員沒有放棄關心他們的機會──就算腦傷病患已不能理解關心的話語──這些舉動是無意義的嗎?不!哪怕只有一點機率,這裡的人就不會放棄傳達愛,不會鑽牛角尖地問「為什麼」;若真要說為什麼,他們在詩歌裡就給了答案:「白白得來,白白捨去。」就算我們很有限,但是繼續付出吧!如同傳道書十一章6節說:「早晨要撒你的種,晚上也不要歇你的手,因為你不知道哪一樣發旺;或是早撒的,或是晚撒的,或是兩樣都好。」又如希伯來書十一章1節:「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我從他們純粹的擺上,看到了信心的榜樣,也羞愧於自己過去因著無力感而輕視了本分。 
 
還有另一項話題讓我得到很大的提醒,是關於生涯選擇。幾乎每個醫師都會談到或被問到為何進入門諾醫院、如何選擇要走的專科,聽過多位分享後,我發現這些人都尋求上帝,也都曾面對不太明白上帝旨意的時候,但他們都沒有因此灰心,仍一步一步前行;等到幾十年後回首,才驚呼:上帝真的都在引導!我曾經輕視這樣的信心,認為那是人的自行演繹,為過去尋找解釋,然而當我謙卑下來,才發現聖經裡有多處提到上帝的奇妙是人「不能參透」,正如傳道書三章11節:「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然而神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
 
上帝用奇妙的手牽引祂所揀選的人,雖然我們當下不一定能意會,並不代表上帝不信實,而是我們必須謙卑,選擇信靠祂。這些見證分享也再次讓我喜歡上門諾醫院,因為它提供人一同體會上帝引導的環境,這些醫護人員、關懷師不是孤單的尋求者,而是靠著彼此代禱,同心尋求上帝的心意。
 
在醫療領域上,我也看見了「真正以病人為中心」是什麼意思。有一位外科住院的病人因為腿部不明潰爛,照理必須截肢,但是病人寧死不願意,於是院方決定和他一起冒著感染的風險,試圖讓腳的肌肉長回來。在外人眼裡,這樣的行徑大概是不智之舉,然而門諾的醫師卻是這樣想:「真正面對死亡的是病人,不是醫生」。因此他們願意謙卑,雖然專業有專業的考量,但病人也有病人的意志與選擇,最後在中間做了取捨。或許我們太容易被統計數字攏絡,如果只有30%的成功機會,不會輕易嘗試;如果有80%的成功機會,就可能放膽一試。然而我們的賭注不是醫師的白袍,而是病人的腿、病人的生命!有些決定只有病人能做,因為醫師並不能為每個人的生命負責,適度尊重病人的自主,才是以病人為中心的考量。
 
門諾醫院創立者薄柔纜醫師(Dr. Roland P. Brown)等宣教士的工作深深感動著我,很高興這個使命被繼承了下來。我們每個人都朝著死亡前行,然而呼召與使命使我們活出不同的樣式。我以前總認為呼召是特別明確的工作方向,現在我知道思慮太多實在無益,應該確定的只有一樣,就是要成為別人的祝福。
 
經過這次見習,我對付出有更深刻的體會。也許在日常生活中,課業壓縮了人際交流、福音也不容易傳達,然而信仰隨著時間會慢慢浸潤我們的生命,內化成感染人的芬芳。我們要做的除了更認識上帝,還有就是建立關係,然後等待、禱告;在付出之餘裝備自己,給自己更多機會接受外界刺激。剩下的就交給我們親愛的天父吧!迷惘也好,大環境的困難也好,面對軟弱的苦楚也好,願將這次見聞帶來的勇氣銘記在心,更勇於付出愛、傳揚福音、用信心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