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最新文章

2022.01.03 人類要謙卑學習與大自然共存!

  • 主題:專題
  • 期數:386(2022年1月)
  • 作者:張峰義
長期投入臨床感染症的研究與教導的張峰義醫師,自金門高中畢業後考取國防醫學院醫學系,在大學時期接觸基督信仰,之後赴美國匹茲堡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開啟醫學專業上的視野,並在信仰上得著堅固,對他日後的醫療工作有很大的幫助。

張醫師提到,1894年台灣及金門地區開始有大規模的「鼠疫」流行,感染死亡人數眾多,直到1953年才完全絕跡。他也介紹十九世紀末發現鼠疫桿菌的熱帶醫學之父萬巴德醫師。民國44年,台灣及金門地區曾爆發嚴重的「血絲蟲病」,長期投入寄生蟲研究的范秉真醫師,參考國外經驗將海喘散加入食鹽中製成藥鹽,發給民眾使用,再配合環境清潔工作,消滅散播疾病的蚊子,於民國67年成功將血絲蟲病根除。張醫師說:「人類的知識有限,能力也有限,我們只能透過醫學上的研究與發現,來窺見造物主的奧秘!」

張醫師在擔任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局長期間(2010年至2014年),台灣陸續爆發A型流感(H1N1)及禽流感(H7N9)等傳染病,他不僅拉近防疫機關與專業醫療服務的距離,也針對抗藥性危機與新興傳染病做出適切的因應。當時謝榮生牧師和沈正牧師時常為他提名禱告,提醒他要謙卑警醒、凡事尊主為大。張醫師說:「感謝神,讓我在這個崗位上可以為主作美好的見證!」

「過去爆發過的傳染病,未來可能再次捲土重來!」張醫師表示,隨著醫學科技的進步、環境衛生的改善、衛生教育的普及,加上抗生素及預防接種的應用,傳染病對人類的危害已大幅降低。1979年WHO宣佈全球根除「天花」,人類以為已經擺脫傳染病的威脅。然而,1980年「愛滋病」、2003年「SARS」以及2019年「COVID-19」 所帶來的衝擊,使專家學者重新省思新興傳染病對人類帶來的影響。張醫師強調,許多新興傳染病的爆發都跟人類的行為、生活習慣及過度開墾動物生存棲地有很大的關係,未來新興傳染病的衝擊不會停止,提醒人類要謙卑學習與大自然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