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最新文章

2022.02.25 家族傳承醫療傳道使命

  • 主題:人物故事
  • 期數:387(2022年3月)
  • 作者:採訪整理:何毓芬
自馬雅各與馬偕將福音藉著醫療傳入台灣,百年來近代台灣醫療傳道史 ,伴隨著時代歷史的更迭而風起雲湧。對照今日以各種不同方式投身醫療傳道的基督徒,每個人都有經歷上帝一路引領的生命故事,見證:「然而,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上帝的恩才成的...」(哥林前書 15章10節)

家族傳承見證主恩

 2021年全國醫療傳道聯合退修會平行分組講座中,出身於醫師世家、在家排行老二的陳恒德醫師分享「台灣百年醫療傳道史的家族見證」(*連結請至文章底部查閱),談及父親陳天惠醫師一生行醫經歷 ,並將醫療傳道的使命傳承給四位兒女( 恒常、恒德、恒理、琇玲)及孫子女們,成為現今世代「醫療傳道、家族傳承」的美好見證,至今陳家三代已有十多人學醫或從事醫療相關工作。
       
去年高齡93歲的陳天惠醫師,雖然行動不便,他仍坐著輪椅與兒孫後輩一同參加醫療傳道聯合退修會,滿懷感恩地見證上帝對這個家族一路以來的帶領。

日治時代(1927年),時任朴子公學校校長的祖父陳良仁,在半年中經歷兩子相繼染病夭折的傷痛,經鎮上仁生醫院陳璧玉醫師(朴子教會創會長老)帶領信主,隔年再喜得一子,取名「天惠」(上天的恩惠之意 )。陳天惠從小認陳璧玉醫師為義父,在醫院與教會環境中成長。陳良仁是陳璧玉醫師醫療傳道初結的果子,也是陳家第一位基督徒。

戰亂時期艱苦學醫

1945年,就讀嘉義中學四年級的陳天惠 ,因戰爭徵兵孔急,被迫提前一年考大學,成為嘉義地區唯一考上台北帝大醫學部的台灣人。當時正逢太平洋戰爭末期,3月一開學就被徵召為學徒兵。5月31日中午,美軍空襲台北總督府和帝大附設醫院,陳天惠和兩位同學正在西門町八角紅樓的軍伙食堂用餐,突然炸彈如雨落下,一位同學往內跑,背部被炮片射中身亡;另一位同學往外跑,在防空洞口被炸死,只有陳天惠立刻就地臥倒存活下來。家境貧寒的陳天惠,學醫之路相當艱苦,甚至得賣血籌錢買教科書。戰後,學校面臨被接收及改學制,陳天惠經歷了最動盪混亂的五年醫學教育。

1951年,醫學院畢業後,陳天惠隨即進入馬偕醫院接受五年紮實的一般外科訓練。後來,因父親替學生作保連坐負債,他將每個月微薄的薪水全數寄回家,還經常幫同事代班或值班來賺取加班費貼補家用,因此累積大量開刀的實戰經驗。面對工作及經濟上的壓力,陳天惠沒有遠離信仰,持續委身在台北雙連教會聚會並參與服事。

返鄉開業造福鄉梓

1956年,陳天惠任職馬偕醫院外科代理主任,為了遵循父命,他放下在大醫院發展的夢想,返鄉回到嘉義朴子執業。剛回到朴子時,他租了一間簡陋的木造房子幫民眾看診,常是外面下大雨,裡面下小雨。兩年後,買下一棟長型房子擴建「陳外科醫院」。幾年之後,陳天惠買下了朴子教會正對面的鎮公所舊址,興建一棟四層樓高的「陳綜合醫院」,聘請三位醫師 ,健保後改名為「天惠醫院」。

早期專科不發達的「大外科時代」,陳天惠一人擔綱全科診所,不論是切胃、割盲腸、摘除膽囊、接骨、縫兔唇、插胸管、接生及剖腹產等手術樣樣精通,甚至連開腦手術都做過,故此練就「快刀手」 ,就連四個孩子都是自己親手接生。面對各樣疑難雜症,他總是用冷靜、沉著及自信的態度來為病人看診。對當時醫療資源缺乏的小鄉鎮來說,有位訓練完整的外科醫師,真是莫大的祝福!

職場即聖所 手術台如祭壇

 當年鄉下醫院的護士多為學徒制,陳天惠的妻子雖僅有高中肄業,也需學習縫手術衣及大鍋消毒醫療器具,更從一位見血就暈倒的弱女子,被訓練成「第一外科助手」。此外,陳天惠的四個兒女在童年階段皆有機會進開刀房見習,看見父母刷手消毒,穿戴無菌手術衣帽及手套,站在如祭壇的手術台上,專注地搶救每一個受苦的生命,這樣的生活經驗也成為兒女信仰與醫療合一的精神洗禮。陳天惠常以《杏林三傑》一書中,父子共同行醫服務社會弱勢的榜樣來勉勵兒女。

看診之前,陳天惠每天都會帶領全家及醫護同仁一起晨禱讀經,並恭讀自撰祈禱文;開刀之前,他會帶著護士、助手與病人一起禱告,將手術過程交託上帝。行醫超過四十年的陳天惠,因著對上帝的信心及視病猶親的愛心,透過醫專業拯救了許多寶貴的性命。

陳天惠在馬偕醫院受訓期間,曾兼任樂生療養院外科醫師,每週不忘撥出時間到樂生療養院為痳瘋病人看診和開刀。回到朴子開業之後,熱心公益的他,與一群基督徒醫界好友成立「沿海巡迴醫療團」(TCMA前身),去到嘉義東石、布袋沿海地區參與偏鄉醫療義診服務,為貧苦民眾免費看診。喜歡唱詩的陳天惠,長年在教會參加聖歌隊及YMCA合唱團,透過詩歌頌讚傳揚福音。此外,陳天惠從小喜歡打桌球,曾在朴子地區連續舉辦15年「陳外科杯」全國桌球大賽,甚至蔚為風氣。

台灣霍亂疫情吹哨者

1962年,台灣爆發霍亂疫情,陳天惠看診時發現數名病人嚴重腹瀉,甚至有脫水的情況。為了找出病因,採集病人檢體之後,在顯微鏡下驚見「霍亂弧菌」,發現全台首例本土霍亂病例,立即通報嘉義縣衛生局。陳天惠因堅守醫療崗位成為防疫典範,於1998年榮獲「第8屆醫療奉獻獎」,成為家族後輩的身教與榜樣。

1967年,陳天惠曾參加在台南關子嶺舉辦的「台灣基督徒醫學協會(TCMA)成立大會」,日後長子陳恒常醫師和次子陳恒德醫師都曾擔任過TCMA理事長,接續傳承醫療傳道的使命。1986年,得知朴子教會要改建新堂,身為教會長老的陳天惠,決定把醫院的空間獻給主用,親自掄起大槌敲碎病房的隔間牆,作為朴子教會建堂期間的臨時會堂。1989年,妻子罹患胃癌安息主懷之後,陳天惠購買一百多坪土地奉獻給教會興建公墓。

兒女相繼行醫傳承志業

1995年,陳天惠歇業退休後,四位兒女相繼學醫投入醫療工作且熱心醫療傳道、教會服事與社會公益。長子陳恒常是整形外科專科醫師,曾擔任埔里基督教醫院院長。次子陳恒德是跨界藥理博士,擔任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特聘研究員。三子陳恒理在陽明大學牙醫學系擔任副教授,也是基督教中國佈道會董事長。女兒陳琇玲是牙醫師,在台北開設「天惠牙醫診所」,以父之名開業傳承行醫志業。

「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所懷的胎是他所給的賞賜。少年時所生的兒女好像勇士手中的箭。箭袋充滿的人便為有福;他們在城門口和仇敵說話的時候,必不至於羞愧。」(詩篇127篇3-5節)兒女是箭,父母是弓。父母賦予兒女生命,如箭上弦拉滿弓,以身教校準兒女的人生方向,終須鬆手尊重兒女受上帝引領。雖然兒女沒有回鄉繼承醫院,陳天惠仍選擇放手讓孩子走自己的路,尊重孩子的決定。如今看見兒孫們相繼行醫,傳承醫療傳道的使命,令他深感欣慰,期盼陳家後輩能成為醫界、教會及國家社會的祝福!

https://nextcloud.slat.org/index.php/s/KL2TFmMz6TbHx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