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最新文章

2023.09.05 喜樂的心乃是良藥—與癌共舞(五)

  • 主題:信仰與健康
  • 期數:396(2023年9月)
  • 作者:張肇松
義大癌治療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  張肇松醫師  



第一節:臨終關懷

死亡是每個人生命中遲早要面對的一個事實,其不變的定律就是所有人都將離開世間,無人例外。中國人很忌諱談死亡,因此常不知如何來面對死亡,更遑論能死得有尊嚴。究竟,死亡是什麼?人們為什麼會害怕面對死亡?瀕臨死亡的病人會有什麼反應?或有哪些需要呢?身邊的家人親友和醫療人員又該如何陪伴臨終的家人及病人呢?這些都是當前相當重要的課題。

知名死亡學家伊莉莎白.庫伯勒.羅斯曾研究瀕臨死亡的病人的心歷路程,她將病人面對死亡的心理歷程如同病人被診斷為癌症時,分為五個階段:一、否認;二、忿怒;三、討價還價;四、沮喪;五、接受。除了上述羅斯所提到的幾種反應以外,臨終的人常有孤獨、恐懼的心情,身體也常飽受病痛折磨,非常需要身邊家人的關懷與愛來平穩情緒,當然也需要使用正確的藥物來減輕病痛。

當死亡將至時,通常病人都會有自知之明,有時他們會說出來,告訴家人或醫師說「想要回家」,往往病人從醫院回到家中不久就過世。然而,大多數的病人卻已經神智不清,呈半昏迷狀態或僅靠儀器在維持生命徵象。此時,醫療人員常會因專業知識與職業道德心理,而給予持續的生命維持;家人亦常礙於怕被說沒盡全力或心中難以釋懷,而任其至最後,導致病人最後的希望與選擇的權利往往被忽視。因此,臨終病人在人生最後階段如何能免於痛苦並適得其所,是需要去學習與準備的;醫護人員更要學習如何面對死亡及照顧這些臨終的病人,不要為了維持自己專業或權威,忽視病人所剩的一點點尊嚴。

臨終病人的需要,可分為身體、心理、照顧者及心靈上的需要:

身體方面:許多臨終病人可能面臨著身體的衰敗而出現各種的症狀,例如:癌細胞轉移全身各處產生疼痛、出血、大小便失禁或呼吸困難等。另外,也會因疾病引起體重快速地下降或因長期臥床造成褥瘡等。這些身體的症狀,有些是疾病直接引起的,有些是間接發生的,在這個時候如何減輕病人的症狀與痛苦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包括:如何給予止痛劑?如何給予飲食?如何照顧褥瘡?...等,這些事已不全然是醫護人員的責任,參與照顧的家人也扮演重要的角色。

心理方面:臨終病人會意識到自己即將離開這個世界,離開親愛的家人朋友,心裡也會對許多事難以割捨,包括:小孩、配偶、父母、家人、一手創立的事業,或是許多想完成又無法達成的事等,而造成錯綜複雜的心理問題,例如:忿怒、孤單、憂鬱及恐懼等。

照顧者方面:照顧者如何去了解病人的心理需要,給予適時的安慰與依靠;醫療相關人員與家屬的陪伴與安慰,更是不可或缺,其效果有時更勝於藥物的治療。

心靈方面:究竟死後會如何?會到那裡去?這些對於死亡的疑問常會讓臨終病人心裡有一種不安全感。此時,信仰所帶來靈性的需要與依靠就相當重要,照顧者必需了解並尊重病人的靈性基本需求。

臨終關顧即是針對這些臨終病人的需要所發展的,期望藉著臨終關懷使病人在有限的生命日子裡能夠安然度過,儘量減少痛苦地離開人世;更重要的是,讓每個臨終病人都能死得有尊嚴。

第二節:人生最後的成長

死亡是人生最後的成長階段,聖經為每一個基督徒以鼓舞性的比喻來呈現死亡的六種特質,每一個都適合鼓舞那走過死蔭幽谷者的信心。

一、死亡是基督徒的加冕禮。死亡是衝突的結束與天國榮耀的開始,保羅對提摩太說:「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祂顯現的人。」(提摩太後書4章8節)

二、死亡是從勞苦中得安息。約翰聽見從天上有聲音說:「你要寫下,從今以後在主裡面而死的人有福了!聖靈說:是的,他們息了自己的勞苦,作工的果效也隨著他們。」(啟示錄14章13節)

三、死亡是另一個旅程開始的表徵而不是結束。保羅用一句得勝的句子宣告說:「我離世的時候到了。」(提摩太後書4章6節)這個「離世」在原文中意為「拉起錨,揚帆出發」;因此,死亡是旅程的開始而不是結束。

四、死亡是一個轉移。保羅曾說:「我們原知道,我們這地上的帳棚若拆毀了, 必得神所造,而不是人手所造,在天上永存的房屋。」(哥林多後書5章1節)對基督徒來說,死亡是變換地上暫時的帳棚為天上永存的房屋,在死亡時我們棄絕這個崩潰消耗怠盡的軀體,移住到一個永存非人手所造的住家。

五、死亡是一齣出埃及記。我們提到死亡就好像是一切事的終了,但死亡(Deceased)這個字原文意指「大批離去」或「離開」,喻為以色列人離開埃及和以前為奴隸的生活,去到神所賜的應許之地—迦南地。

六、死亡引導我們進入神為我們預備的地方。神已經為所有相信者預備了一個地方,祂稱為許多住處(約翰福音14章1-6節)。當信者死亡,天上已有一處地方為他們準備,他們將與神共享永生。

一位癌末臨終的病人,望著照顧他許久的醫師,用力地問道:「你從我的身上學習到什麼?」醫師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問題,感到有些奇怪與不悅,心想:「要不是我如此費心地照顧你,你不心存感謝,卻問我學到什麼!」正思索之際,病人徐徐回答道:「我是以我的生命來教你的!」醫生聽完不禁有點慚顏道:「是的!」。生命是一個不斷學習成長的過程,面對生命的結束不論是臨終者或是關懷者更是一種學習;學習如何面對,學習如何關懷,學習如何讓自己的生命活得更有意義,不致驚惶恐懼。

有一個人,祂用祂的一生與有限的生命來教導我們,祂經歷了你我所遭遇的一切難處、悲傷與痛苦,如經上說:「他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我們卻以為他受責罰,被神擊打苦待了。 哪知他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因他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他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以賽亞書53章4-5節)祂戰勝了死亡,帶給你我生命的盼望,也指引我們一條通往真理和生命的道路(約翰福音14章6節);祂就是耶穌基督!

「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顯明在人心裡;因為神已經給他們顯明。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羅馬書1章19-20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