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最新文章

2024.09.06 聽見,波卡拉的無聲吶喊

  • 主題:專題
  • 期數:402(2024年9月)
  • 作者:鄭惟仁、傅雍霓
◆鄭惟仁醫師 竹北適康復健科診所
◆傅雍霓醫師 中壢弘恩牙醫診所

「沒有名字的人,沒有聲音。吶喊嘶聲,依舊無聲。」

尼泊爾,滿天神佛之都,為佛陀誕生之地。八成為印度教徒,一成為佛教徒。相傳在這個國家「三步一小廟,五步一大廟;神比人多,廟比屋多。」因為地理位置處在中國與印度之間,波卡拉難民營成了藏族難民在遷徙流亡時,逃難棲身的根據地。

波卡拉藏族難民營:無名的難民,無根的漂泊。有血、有肉、有汗、有淚,但因沒有名字。你,並不存在!縱使嘶聲吶喊,所有的教育、工作、生存、住宅權,都因你的不存在,一切均與你無關。

「先用上半輩子,爬出難民營;再用下半輩子,爬回難民營。」

配搭服事的宣教士在篤信藏傳佛教的難民營中,是第一且唯一的基督徒夫婦。畢生奮力脫貧,用盡一切爬出了難民營。在繁華的首都安家立業,原以為終於過上幸福優渥的生活。豈料在主愛的呼召下,回應呼召,放下一切所有,將福音傳回難民營。努力了上半生,奮力逃離難民營;再用下半生,回到最初的起點。當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便能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這世上,有一種藥是他們最需要的,那就是愛!」

長久以來深感義診在醫療實質面上的侷限性。除了在藥物的給予之外,更著重於使藏民感受到關懷與被愛。看診過程中,幾句簡短關心,便勾動了他們壓抑在心底的傷痛。面對過去的傷痛,當下的我們或許因候診病人過多,無法給予長時間陪伴。但透過當地關懷同工的接手,我們知道即使我們離去,他們也能繼續長期關懷。


▲候診的難民

「服務的目的,是為了離開,使接受者成長為給予者。」

面對所服務的人群,我們並不希望他們永遠需要我們。服務的目的,是為了離開,希望他們能在支持與陪伴下,開始成長茁壯。從原本手心向上的接受者,轉變為手心向下的給予者。

宣教的目的,是為了離開,使未信之地,成為恩典之國後,前往下一個未信之地。期盼有那麼一天,他們不再是被餵養的羊群,而是剛強站立成為牧羊人,能進一步去牧養群羊。我們盼望當地也能成為宣教工廠,將主愛流通到每一個需要之地。

「十個基督徒,九個有呼召,一個有回應。」

身為基督徒的我們,常領受呼召與負擔;但困難的並不是領受呼召,而是放下自己,回應呼召。「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約翰福音12章24節)

▲中華牙醫服務團CCDS牙科治療

昔日,身為難民,空手一無所有。放下容易,因為無所放下。今日,安家立業,滿手畢生積蓄。仍願放下,重回一無所有?面對呼召與負擔,你願意放下多少?擺上多少?

你問,這愛值得嗎?其實,愛就是不問值不值得。神愛我們,不在於我們是怎樣的一個人,而在於祂是怎麼樣的一位神。並不是我們有愛,而是因為神先愛了我們。「不是我們愛神,乃是神愛我們,差他的兒子為我們的罪作了挽回祭,這就是愛了。」(約翰壹書4章10節) 

▲藏族難民營隨處可見的經文五色旗

「以短宣支持長宣,以長宣造就短宣。」

與長宣配搭的短宣,因有後續的跟進與造就,才有意義與價值;有短宣支持的長宣,在守望與鼓舞陪伴下,走得更加堅毅與穩固。現實中的我們,或許無法如長期宣教士般全然奉獻;但感謝主,讓我們也能有小小的擺上,在這大使命中一同有份。

我們不是幸運,而是蒙福;上帝祝福我們,是要我們成為別人的祝福!如此幸福且幸運的我們,願意拿主給我們的幸運,來做什麼?面對每一個需要,我們認真地以生命陪伴生命;當他們成長茁壯之時,便是我們告別離去之日。

「在地上無聲的祈禱,在天上主必紀念。」

在難民營中,沒有名字的人,沒有聲音。但若能在主裡有份後,地上無聲的祈禱,在天上主必紀念。藏人相信,當五色旗於風中飄盪時,心中的祈禱將上達天廳。我們期盼,終有那一日,這些經文五色旗,將變成福音的旗幟,伴隨著詩歌讚美,隨風搖曳傳揚主的愛。

今年短宣的離去,我們並不擔憂。因深知今年所灑下的種子,將有一群為主奉獻的僕人繼續忠心耕耘。期待明年相會的我們,能共同分享那發芽結果的喜悅。我們所做或許不多,但今日所投下的石子,那小小漣漪,終有一天將撼動整個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