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最新文章

2016.12.30 埃及醫生在漳州

  • 主題:醫宣史話
  • 期數:332(2016年10月)
  • 作者:魏外揚
一般我們說到一兩百年前來到中國的醫療宣教士,他們的國籍多為英國、美國、加拿大、澳洲,或是北歐的國家,很少來自其他的地區,更沒聽說過來自穆斯林的家庭。巴阿美(Ahmed Fahmy,1861-1933)是個例外,他來自埃及一個傳統的穆斯林家庭,卻在福建漳州行醫傳道三十二年,他所建立的診所就是今日「福建省漳州市醫院」的淵源。
 
巴阿美生在埃及的亞歷山大,父親任職於法院,家境富裕。美國長老會在開羅設有學校,巴阿美三兄弟都來此就讀。如同埃及一般富裕的穆斯林父母,他們將兒女送往教會學校,只希望他們學好英語,將來可以謀得較好的工作與生活,卻絕對不許他們接受基督信仰。不料,巴阿美在教一位新來的美國宣教士阿拉伯語時,讀了很多聖經,問了很多問題,終於在1877年決志信主並受洗,當時他大約十六、七歲。此舉引起軒然大波,母親苦苦哀求,父親嚴厲警告,都改變不了巴阿美的決定,族人甚至威脅要除滅他以維護家族的尊嚴。一度,族人將巴阿美綁架到他們所控制的地方,日夜拷問逼迫,要他回頭。宣教士們也盡力營救,透過英、美外交途徑,要求地方首長負責巴阿美的生命安全,情勢更加危急。這時候,來自蘇格蘭的貴族亞伯丁七世正好在埃及度蜜月,他得知巴阿美的景況後,決定伸出援手,安排將他偷渡到蘇格蘭去,並支助他進入愛丁堡醫學院就讀,如此改變了巴阿美的一生。
 
經過八年的學習,巴阿美在1886年取得醫師執照,第二年帶著新婚妻子來到漳州,他是第一個在漳州開業的西醫。在1891年的報告中,巴醫師寫道:「從一開始我就銘記在心,雖然醫院的工作是解除人身體的痛苦,它的主要目標卻是使人的靈魂得救。為了這個目標,每天早、晚在醫院大廳都有崇拜聚會,住院病人也要學習背誦聖經與詩歌。」巴醫師秉持這樣的信念,經歷一次次惡劣環境的挑戰,直到1919年才告老還鄉,在漳州行醫傳道長達三十二年之久,將他一生中最精華的歲月都奉獻在漳州。
 
巴醫師除了親自以精湛的醫術服務漳州百姓外,也培訓本地人成為助手,他們是漳州第一批學習西醫的學生。在巴醫生嚴格調教下,這些學生中出了好幾位後來漳州的名醫,如蔣天漢、朱楚材、李永清等,都在漳州醫療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巴醫師退休後回愛丁堡居住,他在漳州的豐富經歷,成為許多年輕宣教士請教的對象。同屬「倫敦傳道會」的李愛銳(Eric Liddell,1902-1945),也曾與哥哥在愛丁堡拜訪巴醫師,因為他哥哥即將出發前往中國行醫,特地來向前輩請益。巴醫師大概不會料到,眼前這個以短跑著名的年輕人,將來會病死在中國的日軍集中營,他的故事拍成電影「火戰車」後,又激勵了許多基督徒,將榮耀上帝視為人生的首要目標。
 
進入漳州市醫院網站,點進「歷史沿革」的「院史專欄」,第一句話就說:「我院歷史悠久,創建于1888年,它的前身是由英籍埃及人巴阿美創辦的漳州福音醫院。」畢竟青史未成灰,過去醫療宣教士在中國的辛勤耕耘,如今寫在無數中國醫院的院史中,見證上帝對中國的愛,也見證醫療宣教先賢們對上帝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