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最新文章

2017.01.10 主基督裡合一

  • 主題:本月主題 / 醫療傳道
  • 期數:331(2016年9月)
  • 作者:林立民
世界大環境的壓力,使人透不過氣
 
政治包容性
 
當今我們所碰到的環境壓力,真的使人透不過氣來。最近讀到一篇文章,有一位旅美多年的教授回台灣,卻在飛機上突然中風,後來他康復得不錯,有時間看看政論節目,他發現台灣社會也和他一樣生了大病,名嘴各執一詞更弄得他莫衷一是,最後壓力大得必須求助精神科醫師。基督徒也要關心政治,但是把自己搞得如泰山壓頂,又大可不必要,可以當作上帝允許你去了解社會現況便好。
 
宗教包容性
 
可記得在王永信牧師所著的《真道手冊》舊版中,談到異端首先就是討論天主教,後來近十年修訂了新版,就不把天主教當成異端,而是歸入極端,因為相同的地方多於相異的地方。反觀耶和華見證人會,我們知道它不承認三一神,但是一樣用聖經,只不過解釋的方法不一樣,我們認為它是異端,不是正統的信仰。再看摩門教(末日聖徒教會),基督教界的這些似是而非,我們能接納嗎?  
 
自己必須是重生的基督人,不隨波逐流
 
我們在這個什麼都強調多元的時代裡,若要在主裡面合一,就要能經過上帝的驗證,而不是嘴上說了算。
 
在基督裡活出八福
 
我在芝加哥三一神學院修的第一門課就是八福(馬太福音五章3-11節),用鍾馬田(Martyn Lloyd-Jones)的《登山寶訓釋義》當教課書。當時的老師是斯托得(John Stott),他將八福兩兩配對如下,表示虛心以後接下來要憐憫……以此類推。
 
§   虛心的人有福了,憐憫的人有福了
 
§   哀慟的人有福了,清心的人有福了
 
§   溫柔的人有福了,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
 
§   饑渴慕義的人有福了,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
 
鍾馬田特別強調,非基督徒無法行八福,只有新人才有新生命,新能力去實行。上帝賜下一道命令,就一定會給人遵守的能力,祂不會要求祂的孩子超出其能力的事情。
 
在山東大復興的時候,有一位宣教士見人便問:「你重生了沒有?」不問信了多久、事奉多少,而是問「重生」了沒有。若沒有經歷個人的重生,或自以為重生,但其實沒有,就不是新造的人,就沒有新的生命,也就沒有新能力去實行耶穌所講的八福。
 
有領受及力行「八福」的決心
 
要合一,首先我們本身必須是重生的基督徒,你是以主為主,還是以自己為出發點?然而這不是那麼簡單。鍾馬田很強調個人的神學觀念,他認為必須注重神學教義,從心理建設開始,因為耶穌說心裡發出來的有惡念、兇殺、姦淫……等等(馬太福音十五章19節),所以心如果不解決,根本沒有辦法談合一。
 
在主基督裡才有真正的合一(和平)
 
書中也提到,為什麼世界總是有戰爭(不合一)?在臺灣就是藍綠之爭,為什麼總是有這些對抗?答案是因為罪!不是政治;我們常怪罪領導人的能力不好,以為政治可以解決問題。不是經濟;我們常以經濟掛帥,以為經濟好了就什麼都好。其實,主要還是人心的問題,人們的貪婪、奢侈、自私、自我中心。
 
人心如果不改變,都是沒有用的。正如愛河的髒水,用化學藥水去清理,是治標不治本,只有解決污水的源頭才能真正除污。人沒有辦法用其他方法達到真正的和平,這是鍾馬田說的。所以我們在洗禮的時候會問:你願不願意將耶穌當作「你個人」的救主?因為唯有經歷個人真正的重生得救,才是一個新造的人,那時候才有真正的和平來臨。
 
在主裡合一者的特質
 
一個長大成為滿有基督的身量的人,是怎麼樣的人呢?鍾馬田提出了一些特質:使人和睦的人並非是好好先生、人云己云的鄉愿、逃避衝突的人,這種人沒有公正及公義,亂討好、姑息養奸,以至於後來問題更大。
 
使人和睦的人渴愛和平,他盡心促成和平、盡力維持和平。要合一,就要成為促進合一的人,不能只喊口號。使人和睦的人不製造問題,只追求和平,他必須有新心及煉淨的心(以基督的心為心),對自己、他人及世界都有新的思考與釋懷,完全中立,不敏感、不自衛、不求自己好處(就如同愛的真諦)。使人和睦的人尋求人與人、群體與群體、國家與國家之和平,這才是和平之道!
 
有「像基督」的心志並遵行
 
我的神學之路就是從三一神學院的這門登山寶訓入門。第二本要介紹的書,是我的老師斯托得的遺作《世界在等待的門徒》,很值得一讀,英文書名比較強而有力──《The Radical Disciple》。
 
Radical(radix,極端見解)是激進、徹底的意思,在這裡是指全心全意委身的門徒。這本書的目標是要帶領基督徒作主門徒,深思熟慮八個經常被忽略,卻值得審慎看待的門徒特質,並依照這八個特質分成八個章節:不隨波逐流、像基督、長大成熟、護理萬物、簡樸、平衡、倚賴、死亡。
 
第一章,不隨波逐流
 
我們不願為了維持聖潔,逃避這個世界。我們的觀念不是出世,我們是出世而入世的,是在這個世界而不屬於這個世界,耶穌是這樣教導,是非常積極的想法。我們也不樂意為了認同世界,犧牲聖潔,隨波逐流。我認為人在成功的時候,這方面的挑戰反而更大。
 
在這一章裡面,談到現今流行的多元主義(Pluralism)就是強調要彼此尊重,堅信各種「主義」皆有獨立論證和思潮,應一視同仁予以尊重,因而排斥基督教宣稱的終極性和獨一性。其實,基督教並非排它,而是在真理上沒有別條路,人不能靠著別的名得救,唯有基督。對付多元主義的挑戰,我們要形成真理的群體,為耶穌基督的獨一性站立得穩。
 
基督的獨一性包括:
 
§   道成肉身獨一無二(唯一僅有的神人)
 
§   贖罪祭獨一無二(只有他為世人的罪死)
 
§   復活獨一無二(只有他勝過死亡)
 
§   惟耶穌有能力拯救罪人
 
§   無人像他一樣沒有敵人(他恨惡罪但愛罪人)也沒有繼承者。
 
第二章,像基督
 
上帝呼召我們要像基督,羅馬書八章29節:「因為他豫先所知道的人,就豫先定下效法他兒子的模樣使他兒子在許多弟兄中作長子。」哥林多後書三章18節:「我們眾人既然敞著臉,得以看見主的榮光,好像從鏡子裡返照,就變成主的形狀,榮上加榮,如同從主的靈變成的。
 
這本書也教我們要從幾個管道來像基督:在道成肉身上;在服事上,例如耶穌為門徒洗腳;在愛上,耶穌在加略略山上的愛,是捨命的大愛;在恆久忍耐上;在使命上。
 
熟知並操練眾信徒合一的真理
 
還有一本書叫做《復活的操練》,畢德生(Eugene Peterson)著。書中有一整章講到眾信徒的合一,強調以弗所書四章1-16節,其中第4-6節說:「身體只有一個,聖靈只有一個,正如你們蒙召同有一個指望。一主,一信,一洗,一神,就是眾人的父,超乎眾人之上,貫乎眾人之中,也住在眾人之內。」
 
將「眾」調和為「一」
 
保羅在這段書信分享了合一的七個層面,帶給我們很大的啟示。七代表完整,如七天創造天地、啟示錄記載末世的七個七、饒恕七十個七次等等。經文呈現兩組長度相仿的組合,「一身,一靈,一望」和「一主,一信,一洗」,並且原文以陽性、陰性、中性之順序出現。最後是「一神,就是眾人之父」,並以三個介系詞「超乎~之上、貫乎~之中、住在~之內」總結,排列得很好。
 
保羅當時寫信的對象是第一世紀的信徒,當時猶太傳統在基督教會中很強勢,後來有很多外邦人信主,帶來了多元的情境,所以保羅提醒信徒們要做合一的工作,教導他們應有的態度。信徒同時蒙受雙重的呼召,既要多元又要合一,也就是眾信徒的合一。以此共勉。
◎本文為2015年臺灣TCMA、CCMM醫療傳道聯合退修會中文專題分享文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