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最新文章

2017.01.10 父親的畫像

  • 主題:肢體分享
  • 期數:330(2016年8月)
  • 作者:蔡孝恩
父親蔡朝仁(1947~2011)曾經擔任嘉義基督教醫院副院長 、屏東基督教醫院院長,在醫療與專業上有出色的事奉。母親相夫教子,全心照顧家庭,從外人眼光來看,我和弟弟像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公子哥」,生活優渥幸福。父親是在高中時代成為第一代基督徒,母親娘家是基督徒家庭,在這般家庭背景長大的我,順理成章地上教會各個階段的主日學、團契,不但是個受教的乖寶寶,在學校念書也一路平順,是師長眼中的好學生。我們很幸運,不用為著信仰承受傳統家庭的革命、衝突或對立,這也是第二代基督徒的福氣。
 
在我國二那年,父親得了C型肝炎而病倒了。那是大約二十五年前,在進行手術當中遭到病患血液感染,導致罹患C型肝炎(當時稱作「非A非B型肝炎」)而住院。看到他全身黃膽、虛弱臥床,無法重回工作,必須請假長時間靜養。家裡經濟突然斷了來源,全家陷入恐慌,當時年少的我深切體會到「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這句話的意思!同時我也感受到,人是何等有限與脆弱,即使是醫生,有時候也不能救自己的生命。誠如聖經所說:「他從一本造出萬族的人……並預先定準他們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我們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他」(使徒行傳十七章26-28節)。的確,只有上帝能賞賜或收取人的生命,一切都在祂的手中。
 
休養兩年後,父親決定應聘到嘉義基督教醫院接任醫療副院長,以協助醫院發展心臟手術,這對我也是人生的一大轉捩點:我們全家人順服上帝的呼召,我和弟弟放下在大都市看似鋪設好的升學道路,迎向未知的環境,那時候只單純地相信上帝自有安排。民國八十一年,我離開從小住慣的台北市,到嘉義念高中。感謝主賜給我們合適的學校,教會學校較人性化的全人教育、自由開放的校風,讓我心胸變得開朗,學習也更加多元,是一段快樂的求學時光,也結交了一些知己好友。上帝格外開恩的是,因為少了緊張的都會步調,家庭相處的時間變多,我們一起閱讀討論柏楊版資治通鑑,享受南台灣深度旅行假期,分享彼此在工作、求學中的點點滴滴,曾經緊張的父子關係也慢慢修復。父親真實地活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一起吃飯、養寵物、面對升學的難題,忠實地陪伴我們度過青少年階段的成長。家父甚至讓我旁觀他主刀的開心手術,讓我能夠知道外科醫師的工作內容。
 
之後,我考上醫學院,也走上醫學領域,再度回到北部念書。我們並沒有因為舉家南遷而有不理想的學業表現,反而也因為順服的關係,能夠走上克紹箕裘之路。就讀醫學系時,曾經因為開快車而車禍,上帝藉此提醒年輕氣盛的我不可莽撞,繼續用環境修剪我的稜稜角角。藉著團契生活、教會服事、來自牧長輔導的陪伴,日益更新靈命,對信仰有自己的認識與體會。我們父子在屏東基督教醫院舉行數次醫療見習營,針對未信主的醫學院同學,加強印證已習得的知識,更藉由基督教醫院臨床的工作,傳遞福音的種子。醫學院畢業十餘年至今,同學們仍津津樂道這段往事。
 
學生時代我也參與「路加傳道會」的退修會以及學生事工,能夠認識並且親眼目睹這群在國內外偏鄉默默付出的主內前輩,對於醫學中心以外的醫療專業事奉更有深層的體會。家父對於醫療福音事工很有使命感,在嘉基、屏基服務任內與同工群一齊努力於跨文化醫療宣教的開拓,足跡遍及寮國、緬甸、泰北、馬拉威等國家。受到父親以及長輩的影響,我大學畢業之後毅然投入外交替代役的行列,參加西非布吉納法索醫療團,藉由在當地醫院的日常工作、定期的鄉村義診醫療服務,經歷不同的視野。在西非洲將近兩年的生活,雖然經歷瘧疾與傷寒的考驗,但上帝讓我學習凡事禱告、凡事謝恩,也讓我懂得珍惜現有的生活與健康。
 
父親所以在專業領域傳福音不遺餘力,歸功於他持續深厚的靈修習慣。每早晨更後才匆忙吃早餐趕去上班,這也是讓母親略有微詞之處。他關心我們兄弟兩人的屬靈情況,常會問是否固定靈修、禮拜。我們要出門時,他會過來摟著我們祝福禱告。他常說基督徒讀經禱告是基本功,不可荒廢,與上帝連結是智慧及力量的來源。當我們離家求學後,父親也常為我們提名禱告。每當我靈修禱告的時候,都還能想見以前父親跪在書桌前禱告的場景。
 
他的名言「雙手為主使用(Hands for God)」至今影響我很深。現在跟隨著父親的腳步,也成為獨當一面的心臟外科醫師;開刀劃刀之前,我會停下一分鐘為病人和團隊禱告,這都是源自以前當父親助手所見的場景。上帝的恩典夠用,我們兄弟二人都走上醫療事奉的道路,父親的生命典範是我們最好的榜樣,也深願我們能把這生命的祝褔繼續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