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最新文章

2017.02.07 不足不等於貧乏

  • 主題:心靈小品
  • 期數:336(2017年2月)
  • 作者:Greg Mamula
「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馬太福音六章34節)

貧乏包圍著世人,許多人缺少糧食、水、居所、愛、平安、慰藉、物品、自然資源、工作機會。經濟不景氣,家庭在經濟壓力、戰爭和各種衝突中載浮載沉,而且有太多孩子挨餓入眠。有些人認為這些都不應該發生,因為全世界的食物、水和資源完全足夠分享。

貧乏像一種病,感染人的心思,使我們做出不好的決定。貧乏帶來狹隘的眼光,使人無法跳脫此時此刻,也無法看到未來的可能性。有研究顯示當人活在不安之中,表現會不如預期。工作不穩定的時候,人的表現下滑;金融動盪的時候,人容易負債;人在社交焦慮或情感不安的時候會孤立自己,反而助長了孤獨感以及自認不值得被愛的心理。貧乏來自恐懼,造成不易打破的惡性循環。

貧乏也來自互相比較的罪。與周遭的人比較,導致了嫉妒、貪婪、羨慕甚至惡意。我們想要別人所擁有的,巴望別人的財富和隨之而來的自由,貪戀別人的身材、健康或聰明才智,渴望別人擁有的友誼和親情,想要別人手中的物產資源。我的母親稱這種心態為「鄰居的草坪比較綠」,那是許多衝突的根源、戰爭的源頭。資源爭奪在現實世界裡面根深蒂固。

在登山寶訓中耶穌用簡單確實的例子,警戒這種心態,並勉勵我們不要憂慮。但是挨餓的人怎能不擔心下一餐溫飽?我們怎能不在意身上的穿著?我們渴望的比分享的還要多,我們謀求高過自己分得的份。豐沛的人囤積卻不分享,囤積財富是貧乏的表徵,和背負卡債沒有兩樣。

不足並不是貧乏。

耶穌教導我們不要憂慮,反而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馬太福音六章33節)天國的子民們,讓我們分享,並在他人分享給我們的時候謙虛地接受。
◎Greg Mamula是美國浸信會牧師,在內布拉斯加浸信會擔任副執行牧師和區牧。
◎本文原題為「A Lack Of Abundance Is Not The Same As Scarcity」,2015/11/13刊登於The High Calling,原文連結https://www.theologyofwork.org/the-high-calling/daily-reflection/lack-abundance-not-same-scarc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