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最新文章

2017.02.09 畢嘉士醫生──屏東基督教醫院創辦人

  • 主題:醫宣史話
  • 期數:329(2016年7月)
  • 作者:攀稀祺
漢 名:畢嘉士
出生地:挪威
學 歷:鹿特丹醫學院畢業
經 歷:屏東基督教醫院醫生
在台期間:1954-1972,1974-1984
 
十多年前,當時我在台南新樓醫院服事,曾有多次機會受邀前往屏基講道,有機會聆聽蔡朝仁院長分享屏基創院歷史與畢嘉士醫生有關醫療宣教的故事,深受極大的激勵。
 
畢嘉士醫生(Dr.Olav Bjorgaas),1926年出生於挪威小鎮。荷蘭鹿特丹醫學院畢業,英國熱帶醫學研究所進修,專長一般內科。因為小時候家裡貧窮,父親又得了慢性肺病,家人備受貧窮和疾病之苦,年僅六歲的畢嘉士心中常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同樣活著,有人貧窮受苦、有人卻非常富裕?」所以他立志長大後要行醫救人,特別是要照顧慢性的、畸形的、缺乏人關懷的病人。
 
1954年,接受挪威協力差會(The Mission Alliance)派遣,帶著新婚妻子畢凱莉(Kari)女士由北歐遠度重洋來到台灣。先在台北樂生療養院服務兩年,1956年10月,畢醫生來到屏東中華路183號開設「基督教診所(屏東基督教醫院的前身)」服務。1973年到1974年間赴越南,將在台灣診治痲瘋病人的經驗帶到越南,然後又回到台灣,在屏東基督教醫院繼續服務,直到1984年退休。
 
在台灣服務三十年的畢醫生,回到祖國後仍到安養院當駐院醫生。年近七十時,他亦和當醫生的女兒到大陸做醫療服務,救助許多小兒麻痺患者。1998年,他曾再度來台,在醫生人力缺乏的恆春基督教醫院短期支援。
 

畢醫生盡其一生從事醫療宣教的事奉,對台灣有許多的貢獻:
 
成立「特別皮膚科診所」
 
在樂生院兩年之後,畢醫生受派轉赴屏東,他發現南部的痲瘋病人更多,且因遭人歧視,多半躲在家中隔離,任由他們自生自滅。他為此在高雄成立「特別皮膚科診所」,並四處尋找病人,勸他們出來就醫。
 
為了顧及病人的尊嚴,他看病時從不戴手套。為了避免病患在診間等候時受人側目,他總是讓痲瘋病人優先看診。細心的他還請人員從事病患的家訪、送藥服務。他總是像親人般盡心照護這些痲瘋病人。
 
畢醫生說:「透過耶穌的十字架,我們可以成為祂的器皿,完成上帝託付我們的工作。」
 
設立「肺結核病童療養院」
 
當時除了痲瘋病,肺結核亦曾盛行,許多兒童染病後,沒錢治療不幸夭折了。1958年畢醫生就在仁愛路宿舍的空地,以木板搭建臨時房屋,收結核病兒童住院治療。1961年,他又率先設立一所「肺結核病童療養院」。使這些受到感染的兒童得到更好的醫療照顧。
 
成立「麻痺兒童之家」
 
1959年3月,台灣爆發小兒麻痺大流行,畢醫生旋急展開小兒麻痺治療工作,免費醫治來自全國各地的病患。1962年6月小兒麻痺病童專用病房啟用,同年並從美國進口「沙賓疫苗」免費幫屏東地區四千位孩童接種,這是台灣地區第一次大規模接種小兒麻痺疫苗。同年成立支架工廠,自制支架供小兒麻痺後遺症的病童使用。
 
除了改善小兒麻痺病童的病情,1963年亦成立「小兒麻痺兒童之家(屏東勝利之家的前身)」,專收出院後小兒麻痺兒童住宿教養,提供病童的生活照顧、技藝訓練,安排他們就學、就業,讓他們學得一技之長。1975年7月,畢醫生針對小兒麻痺患者常有的脊椎側彎,自美國延請專家來台指導矯正手術,使屏基一度成為世界八大脊椎側彎矯正中心之一。
 
在醫療的貢獻之外,畢醫生愛人的心與行動更令人感動。彼得前書二章21節:「你們蒙召原是為此;因基督也為你們受過苦,給你們留下榜樣,叫你們跟隨他的腳蹤行。」
 
一、以愛服人,感動病患
 
約翰福音十三章34節:「我給你們一條新命令:要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彼此相愛。如果你們彼此相愛,世人就知道你們是我的門徒。」
 
初到樂生療養院,他並沒有受到院生的信任。直到有一天,一名痲瘋病患因膿液哽在氣管不能呼吸,眼看就要斷氣了,病友求助於畢醫生。他二話不說立刻趕到病房,隨手拿了一根導尿管,從病人的氣管切口吸出一灘灘膿液,直到病人喘過氣來,化險為夷。這種義無反顧的舉動,讓他贏得了病患完全的信賴。
 
二、散財童子,默默行善
 
以賽亞書五十八章10節:「假如你們給飢餓的人吃,使窮困的人得滿足,你們四周的黑暗將變成光明,黑夜將成為白晝。」
 
在屏東基督教醫院中,畢醫生可是有名的「散財童子宣教師」。他經常免費醫療,還不時接濟貧困的病患,給餐點,甚至口袋裡沒有錢,連手錶都給了病人。為了讓他節制,院方一度威脅要扣押差會給他的生活費抵帳,但他依然以照顧患者為優先,毫不以為意。
 
箴言三章27節:「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辭,就當向那應得的人施行。」
 
三、不顧己身,熱血救人
 
哥林多前書十三章1節:「我即使會講人間各種話,甚至於天使的話,要是沒有愛,我的話就像吵鬧的鑼和響亮的鈸一樣。」
 
畢醫生的血型是O型,雖然患有心臟病,不適合捐血,但每當醫院內缺血,他總是率先捲起袖子。有次在手術進行中,病人失血過多,他立刻抽血五百CC,為病患輸血,隨即戴回手套繼續手術。開完刀,他還徹夜照顧病人,結果第二天上班時,竟然累得昏倒了,他總是將病人的健康視為首要。
 
永遠的「歡喜天使」
 
以賽亞書四十二章3節:「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將殘的燈火,他不吹滅。他憑真實將公理傳開。」
 
上帝賜能力與愛心、耐心給畢醫生,差遣他成為「台灣對抗小兒麻痺的使者」。畢醫生照顧過數千名痲瘋病人、一萬多名小兒麻痺患者、提供上千名病患矯正脊椎的機會,還收養了三名病童,許多人因為他的幫助得以站立、行走、回到社會。
 
他的付出眾人感念,1997年榮獲第七屆「醫療奉獻獎」。2007年獲選為屏東縣第一位榮譽縣民,真正成為南臺灣永遠的「歡喜天使」。2008年挪威國王頒授最高榮譽獎「聖歐拉夫勳章」(The Medal of St. Olav),表彰其對醫療宣教的貢獻。
 
2013年10月15日,高齡八十七歲的畢醫生特地從挪威返台出席新書發表會,這本新書《奇醫恩典:台灣之友挪威醫生畢嘉士》由天下雜誌出版社出版,撰者為Bjørn Jarle Sørheim-Queseth,陳妙香、楊秀花翻譯,值得一讀。相信從畢醫生身上所看見的生命見證,能讓我們從事醫療傳道的後輩,得到更多的激勵。
 
參考書目
屏基,2003,《醫療傳愛無國界,屏基感恩五十年》,屏東:屏東基督教醫院。診所遷入中華路183號,更名基督教診所(潘稀祺仿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