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最新文章

2017.02.10 各式各樣的復活:復活的耶穌以五種不同的方式與人相遇──如今依舊

  • 主題:本月主題
  • 期數:326(2016年4月)
  • 作者:John Witte Jr.
自一月到四月,我們活在一段期間──從聖誕節到復活節,從伯利恆到各各他,從道成肉身到死裡復活。四福音書對聖誕節和復活節的記載,顯示了上帝千變萬化的工作方式。在道成肉身的時候,上帝策劃、宣布基督降生的好消息,祂事先派先知預告彌賽亞的來臨,差天使向童貞女預言耶穌的出生,又在空中布置一顆新星來呼召東方的智者,派遣一大隊天使向地上的牧羊人歌頌基督的降生,並且在耶穌受割禮的那天,感動女先知亞拿宣布彌賽亞的臨到。基督雖然生在卑微的馬槽,但是祂的出生卻一點也不隱秘。
 
另一方面,復活卻恰恰相反。雖然有天使來挪開耶穌墳墓前面的大石頭,但是這個重大的神蹟卻少了盛況和排場。沒有天使在空中頌讚,東方沒有出現星星,沒有智者前來朝聖,沒有先知宣告好消息。復活後的四十日之間,基督穿越時空四處走動,只偶爾向少數跟隨者顯現。然後祂就悄悄地升天了。
 
更令人意外地,基督的跟隨者竟然一直沒能認出基督;然而更重要的是,上帝卻透過各式各樣的方法,來讓他們領會耶穌是誰。
 
抹大拉的馬利亞在空墳墓外頭哭泣,直到基督呼喚她的名字,她才認出來。在那之前,馬利亞以為基督是看園的人。
 
十個門徒擁擠地聚在一室,既悲傷又不安,直到基督向他們呼出平安的氣息,他們才認出基督。在那之前,門徒以為自己看見的是魂魄。
 
往以馬忤斯路上的兩名旅人和基督同行,一起談論救贖的歷史,直到基督拿出餅來祝謝,他們才認出基督。在那之前,他們以為基督只是博學的旅人。
 
多疑的多馬要用指頭摸基督的釘痕、用手摸被刺的肋旁才願意相信。在那之前,他以為基督是騙子。
 
還有彼得,這位出人意料的教會基石,直到基督行神蹟裝滿魚網,他才認出基督。彼得不久之前才否認這位復活的主,接下來他要通過三次的反覆詰問:「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嗎?」「你愛我嗎?」「你愛我嗎?」來證明自己對主的信心是否真實。
 
在四福音書的記載中,我們看到基督復活之後透過五種方式來讓人經歷祂、認識祂,包括:呼喚姓名、賜予平安、聖禮的洞見、親身接觸、神蹟以及與主對話。我能想見新興的心理學和教會學學者,正在埋首研究這些篇章。
 
基督如何與我們相遇
 
我們都有點像是抹大拉的馬利亞:當痛苦與悲傷令人昏厥,我們需要上帝的呼喚來安慰。我們都有點像是以馬忤斯的旅人:有時候徒然討論關於上帝的事情,卻反而在聖禮的莊嚴與洗練中遇見祂。我們都有點像是聚攏一處的門徒:因著信心而身陷危難與恐懼的時候,我們需要上帝吹出平安的氣息。我們都有點像是多馬:被猜忌和懷疑制伏的時候,需要上帝的觸摸來確保並支持。我們都有點像是彼得:否認又背叛主的時候,需要神蹟提醒我們上帝的主權,或需要與主對話,來激勵我們不畏縮地承認信仰。
 
這位福音書所記載,復活的基督,在人生的不同階段與我們相遇,向我們保證上帝會透過各式各樣的途徑來接近我們,在需要的時候照顧我們的痛苦、恐懼、懷疑、驕傲以及不切實際的空想。
 
基督如何在教會與我們相遇
 
福音書記載這些故事也是為了我們全體的啟發,幫助我們領會在教會當中,基督與我們相遇的方法也是各式各樣。
 
我們可以在許多形態和類別的聚會當中經歷基督,也可以從個人或在群體中,用許多方式回應祂。有些人被點名呼喚,有些人被上帝觸碰,有些人領受聖靈的氣息,有些人經歷神蹟和聖顯,有些人在聖禮中遇見上帝。
 
各種與上帝相遇的經歷,都帶動了對應的禮拜儀式和群體,以及信仰表白的傳統、教條和教裡問答。
 
有些傳統強調個人呼召,看重在歸信前重生的契機。有些注重事件、聖像,聖顯的遺跡或是慣例。有些強調講道壇,教訓、闡述上帝的話語。有些強調祭壇,以聖餐紀念基督的受死和復活。這些都是服事與紀念基督的可行方法,也都是認識教會本質的有用基礎。
 
福音書當中關於聖誕節和復活節的記載,提醒了我們的本質是在基督裡面合為一體,同時也使我們銘記,上帝透過各式各樣的途徑來彰顯自己,而祂的子民也能透過許多方式來經歷主耶穌基督。 
◎本文原題為「A Manifold Resurrection」,於2007/4/5刊登於http://www.christianitytoday.com/ct/2007/april/30.62.html?star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