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最新文章

2017.02.10 來自澎湖的呼聲

  • 主題:本地醫療宣道
  • 期數:326(2016年4月)
  • 作者:王怡靜
走遍台灣的離島、山地、海濱,最讓人感動的該是無論在多麼冷僻的角落,都能找到一方石碑靜靜地訴說,在那國民政府還無力照顧庶民百姓的生活,軍方也不願意和民間分享資源的戰後歲月,外籍聖職人員或宣教師默默地埋身此地,藉由傳道、醫療、教育和各種各樣的社會服務事工,關照了台灣的人民。
 
1952年天主教靈醫會被迫放棄在中國雲南的醫療宣教事工,輾轉來到台灣。在宜蘭設立羅東聖母醫院,重新展開對華人的醫療宣教。翌年(1953)他們更跨越台灣海峽來到澎湖,這個「一年有七個月的時間都在颳大風……而且風中夾沙……是個沙子和暴風的島嶼。」從瑪俐診所開始,接著在1957年設立了惠民醫院。他們巡迴離島,義診施醫,傳揚福音。
 
不只分享主愛,他們也有智慧地分享資源,將當時美援的民生物資作為工資,讓貧窮的民眾參與基礎建設;修築碼頭、鋪設道路、開鑿水井、興建國民住宅(惠民新村和惠民二村);造福當地更多的民眾。他們還組織「海星樂團」讓一般民眾學習樂器,練習合唱,為貧乏艱困的生活增添藝術帶來的歡樂和美感,轟動一時。
 
此外,他們也為當時因小兒麻痺而無法接受基本教育和照護的肢障者製做輔具、安排復健活動,讓他們能站起來,獨立生活,還為他們成立了病友團體「海星園」,舉辦夏令營和各種活動。漸漸地,這些肢障者建立了自信,成立「澎湖肢障協會」來自助助人。1981年他們更創立惠民啟智中心,服務有身心障礙的兒童和他們的家庭,教導他們日常生活的基本技能,發展基礎的職業技能。
 
每每聽著當地老人家憶想當年,白天看到醫療車巡迴村里,半夜重病掛急診,看到的還是同一張親切和善的臉孔。「啊~鬍鬚仔,還是你喔!」那一聲充滿情感的聲音所蘊涵的信任、敬重和不捨,總是深深觸動我們的心……真的,若以「惠民」這名稱為指引,來一趟有別於以水上活動為主的澎湖探索之旅,我們不難揣摩出過往一甲子的歲月,天主教靈醫會的神父和修士們在澎湖所留下的腳蹤,和他們對澎湖民眾所帶來的影響和祝福。
 
如今,隨著天主教在台教勢的衰退,加上戰後來台的聖職人員逐漸凋零,「惠民」,這曾作為澎湖祝福的名字,黯然陷入青黃不接的困頓中。目前除了移轉給天主教台南教區的福傳和社服事工外,惠民醫院有二十床急性病床囿於專業人力不足而難以開放,還有澎南、白沙兩個醫療站和普受好評的九十床護理之家。祈求上帝感動祂的兒女來和我們同工,我們亟需醫師、藥師、護理師、復健師、照服員和醫療行政人員加入我們的行列,一起拓展弱勢家庭發展障礙兒童療育,和老人照護等社區醫療事工。
 
竭誠歡迎主裡的青年專業人士以這裡為踏板,探索上帝在您生命中的召命;中壯年專業人士以這裡為疆域,實現您一生的志業;退休專業人士以這裡為園地,回應上帝在您一生所賜予的恩典;和我們一起再次興起基督化醫療在澎湖的見證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