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最新文章

2017.02.21 婚姻、生育與不孕:尋思創世記(五)

  • 主題:醫學倫理
  • 期數:324(2016年2月)
  • 作者:K. T. Magnuson
切盼子女
 
人會切盼子女有很多原因,那可說是人類最原始的「欲望」之一。的確,上帝的心意和計畫是要婚姻「生養眾多」。婚姻就本質而言具有發展性,上帝對受造物創造性的愛,就塑模在婚姻的愛與被愛,以及生兒育女之中。婚姻不只是天父之愛的示範,也奇妙地是基督和教會關係的雛形(以弗所書五章32節)。它要求一個人為了配偶和子女的好處,無私地奉獻自己。它也是無私地超越親人、與他人組成群體的示範,但這股力量最初是在與配偶、子女的關係之中表現出來。少了這些關係(例如單身或沒有子女的家庭),就留下必須藉著其他關係填補的空缺。
 
很多因為不孕而無法得到子女的夫妻,都經歷到這種「正常的」空缺,它能透過幾種方式彌補,例如領養、幫助有需要的孩童或他人,或者在現代可以用生育科技企求親生的子女。這樣看來,人是自然地去實現上帝放在人心中的欲望。生育技術不應該是不孕夫妻優先或唯一考慮的對策,但它確實是選項之一。若一對夫妻能將生育科技的花費、失敗機率、適當動機尤其是特定作法的道德允可性納入考慮,對他們來說,生育科技也許是合理的選項。
 
如本文所述,對子女的企盼和生育科技的運用,有時可能是出於宗教責任或道德責任感。文頭的引述就如此表明,雖然說話的女性是猶太人,但有些基督徒對創世記一章28節也抱持類似觀點。即使他們的觀念是潛意識或未說出口的,不孕仍被看作上帝不喜悅的徵兆,並且如上述,可能使沒有子女的婚姻被當作有所虧損。在這種情況下可能有一股極大的壓力,推動不孕夫妻去嘗試一切可能得到子女的方法,包括使用一切道德允可的生育科技。
 
即便未說破,但因為有這種觀念,我們仍須申明無子女的夫妻並沒有責任,去用核可的生育技術求子。此立場在生育技術的相關討論中並不明確,從近代的天主教教理問答可看出此議題的模稜兩可。教理問答肯定婚姻的生育、反對不當的生育技術,並表示「歷經累人的合法醫療技術後,不孕的夫妻應該與主的十字架相連。」69 此論述根本沒有清楚表明,究竟是鼓勵不孕夫妻嘗試累人的合法醫療技術,或是鼓勵他們停止嘗試、從十字架得安慰。基督新教的著作也未更明確。
 
保羅‧勞瑞森(Paul Lauritzen)回顧他的經驗,「醫師做出(不孕的)診斷之後,幾乎馬上開始介紹可能的『治療』……每項步驟都屬於同一個治療連續系統。」70 他和妻子沒有被鼓勵去考慮其他選項,例如維持沒有子女的可能;那過程感覺上是強制的,因為「一旦被介紹治療的選項,『不』採行就等於要承擔甘願無嗣的決定。」71 這確實是產生爭議的原因,將生育技術當作一種選項介紹給不孕的夫妻,似乎讓人覺得有誘騙的嫌疑,因為光是說明選項,就有可能造成社會壓力讓他們同意採用。72 這當然不是真的誘騙,然而,就是教會也沒有告訴不孕的夫妻,維持沒有子女也是一種可行的選項。
 
這種下意識讓不孕夫妻採取生育科技的壓力,有多種表現形式。舉例來說,從史丹利‧葛倫斯(Stanley Grenz)的主張可以看出,他認為:「現代科技讓已婚者,出於想支持配偶擁有親生子女的企盼,而願意犧牲他或她的『權利』,即身為配偶成為父母的唯一途徑。」73 因此葛倫斯,至少在某些情況下,支持必要時使用捐贈的精子或卵子。使用捐贈精卵本身就具爭議,此外「鼓勵」不孕的配偶犧牲,好讓能生孕的一方達成願望,也是令人擔心。若要犧牲,難道不該是立場「優勢」的那方,放棄繞過配偶得到孩子的「權利」,以顯示婚姻誓約的力量嗎?並且,葛倫斯的主張豈不加強了這些觀念,即沒有子女的婚姻是不完整的、為了求子必須嘗試各種方法?
 
結論
 
生育技術經常無法解決不孕的問題,不當被優先推薦給不孕的夫妻。我們要更全備地探討生育技術的運用。然而,首先重要的是去認真思考婚姻本身,並且從神學和聖經觀點,理解沒有子嗣的意義。唯有如此,才能周全地考慮對策。其中一個選項是維持沒有子女,或等候另一種機會去向別人付出愛。領養也許是個可能,甚至領養有特別需求的孩子。還有一種選項是去關愛未從親生父母得到親情,或沒有與父母同住的孩子。
 
也許在考慮了這些選項之後,有的夫妻決定用道德允可的生育技術來求子,這樣的話,也當慶賀他們能有這樣的機會。關鍵在於,他們的選擇是基於謹慎的考量,並且萬一失敗也不至於太過失望,因知道他們的婚姻並不欠缺什麼要素,也仍然可以繁茂,雖然是以別的方式。本文的目標是為不孕夫妻,以及思考婚姻之福並生育在其中地位的人,提供以上的觀點。
69.    S. Grenz, Sexual Ethics: A Biblical Perspective (Dallas: Word Publishing, 1990) 152.
70.    Lauritzen, “What Price Parenthood?,” 39.
71.    同上,41.
72.    G. Corea, et al., “Prologue,” in Made to Order: The Myth of Reproductive and Genetic Progress, ed. P. Spallone and D. Steinberg, The Athene Series (Oxford: Pergamon Press, 1987) 8-9.
73.    S. Grenz, Sexual Ethics: A Biblical Perspective (Dallas: Word Publishing, 1990) 152.
◎作者簡介:馬格努森(Kenneth Magnuson)是美國南方浸信會神學院(Southern Baptist Theological Seminary)的基督教倫理學教授。此前他曾在東南浸信會神學院擔任教授。馬格努森教授擁有英國劍橋大學的基督教倫理學與神學博士學位。他是路加執委張立明醫師的博士論文指導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