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最新文章

2017.02.21 教會即社區

  • 主題:專題──基督教會vs.高齡少子
  • 期數:322(2015年12月)
  • 作者:成亮
在過去「基督教會 vs.高齡少子」系列分享中,持續讓讀者關注到高齡少子社會的困境之一,是家庭人力資源明顯愈來愈不足以因應家中成員長期照顧的需求,因此必須用心經營與培力社區的人力資源,以緩解家庭人力資源不足的困境。其中提到「家庭壓力理論ABC-X模式」,說明增加「能緩解,甚至消除壓力或危機的資源」應該是消除家庭壓力或危機的必要條件。
 
但何謂社區?社區在哪?如何倡導與培力社區?
 
從教科書上得知兩個世紀以來,學界對於社區工作所指的「社區」,共計整理出九十四至九十八種不同的定義,之所以會有如此多不同的定義,是因為學者為了其研究上的需要而設定;然而,可發現其間有三個共通點:(一)一群人在一個地理區(地理關係);(二)這群人具有共同的文化、價值和態度(心理關係);(三)這群人經常保持互動的關係(互動關係間具有互助的功能)(組織關係)。
 
在台灣,以民間宗教組織,特別是教會、教堂最具備前述社區定義中必須具備的三個共通點。因此在教會、教堂最容易運用社區工作的專業理論與方法,促成其發揮社區工作的助人功效。
 
例如:高齡少子的第一個議題是「積極落實身心靈健康促進,減少老年失能、失智、失依的情狀發生,提升銀髮生涯的生活品質」;教會或教堂的成員只要將此議題與落實大誡命結合,人人存感恩的心,真心做好忠心管家的職責,用心照顧好自己的身心靈,活出榮神益人的基督信仰,並以此成為個人和教會向世人展現的重要見證之一;如此一來,相信一個促進身心靈健康的支持性環境必然逐漸成熟,如果用實驗組和對照組的研究方法長期收集相關資料,相信這個教會成員的身心靈健康狀態絕對要優於對照組!
 
同理,一個教會或教堂在聖靈感動下,對於陪伴及照顧老年失能、失智、失依的成員或鄰舍,能共同認為是落實大誡命,是見證手足彼此相愛,甚至是見證基督拯救靈魂大愛的重要使命,因而能夠攜手共勉,認真地學習陪伴和照顧失能、失智、失依者的相關知能,並且研議出一套符合當下社經環境,可以被眾人以為美的行公義、好憐憫之社會企業經營模式;相信這個教會或教堂的組織成員在面對高齡少子社會時,可能發生的困境不僅會迎刃而解,同時會促成眾教會或教堂群起效尤,讓五餅二魚的神蹟於二十一世紀的台灣社會,甚至華人社會再現!
 
感謝主!這一切的發生正在快速進行中,因為是祂親自在引領!請所有看到此分享的弟兄姐妹,同心為此服侍善工迫切禱告!讓已經參與及準備參與此服侍善工的教會或弟兄姐妹們,均認真學習跟隨祂的腳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