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最新文章

2017.02.23 人生的執刀手──訪秀傳紀念醫院吳鴻昇醫師

  • 主題:人物故事
  • 期數:318(2015年8月)
  • 作者:林雅庭
吳鴻昇醫師在大學二年級決志信主,當時的校園佈道會上,講員林治平教授談到宇宙的次序:浩瀚宇宙,每個行星的運轉和距離都各自有序,這在人看起來是自然現象,然而真的僅是如此嗎?試拿一組細小的手錶零件,搖一搖、晃一晃,是否就能完成一支新的手錶?當然不可能。鐘錶且需要工匠巧手製造,何況是無垠卻又更加精細的宇宙,必定存在一位創造者。
 
有一理論說,在每個孩子面前都有一個空罐子,少年時期我們能做的就是填一些什麼在這個空罐子裡,少年時期之後,那罐子裡填了什麼、填了多少,都影響著我們的人生。然而,一如宇宙並非自行組裝,滿罐子的知識也不會平白生出什麼貢獻;若說人生如戲,那麼它也不是自導自演,我們往往要倒帶回顧,才會發現人生的執刀手其實不是自己。
 
鴻昇醫師回顧自己的信仰之路,其實早有天父暗中鋪排。他想起幼年曾短暫和祖母踏進教會,那時候主日崇拜講員以特殊的語調重覆著「我們都需要主」,以及詩歌《皆脫落》都成為福音的種子埋在心中,等到大學接觸了團契,就發芽茁壯並且被澆灌長成美麗的生命。
 
同樣地回顧專業之路,亦不乏上帝的奇妙帶領。從小長輩就諄諄教誨要以外科醫師為職志,高雄中學畢業後,大學聯考志願只填了醫學與牙醫系卻不幸落榜;當時本省人很少選讀軍校,因為順從軍訓教官陳民梁的鼓勵而報名軍事聯招,於是有機會考入國防醫學院,雖然心存排斥,但長輩鼓勵著說:以後當了醫生什麼學校都一樣。直到信主以後,清楚自己除了要當醫生,還要作一個好的外科醫師,終於定下心來好好學習。
 
畢業後選科又是一個挑戰。服役第一年,鴻昇醫師被分派到驅逐艦陽字號擔任醫官,而在約二十艘的陽字號裡面,只有兩位可被派去接受外科訓練的名額。當時的一般外科可是炙手可熱,只有外科當中最出色的人才能擔任,因此誰也沒有把握;不過在主沒有難成的事。第一年服務即將結束之際,艦隊隊長登上該船,於醫療上得到鴻昇醫師的幫助,又側面了解他不僅負責例行公事,更主動在停泊時協助訓練工作,而且船員也很信任醫官。於是,艦隊長推薦他成為優良軍醫。
 
正因為這份榮譽,鴻昇醫師得以佔上外科訓練的名額。倒帶看這段甲板生活,「若不是上帝的保守,我很可能會脫離信仰。」因為部隊裡面龍蛇雜處而且多有空暇,很容易受影響去做不正當的消遣,軍官也很輕易就可以閒懶地過日子。有信仰就不一樣,上帝成為他的動力,激勵他不只是工作,而且做得更好。
 
在三軍總醫院接受外科訓練的日子裡,好似上帝知道部隊生活的貧脊,如今在信仰與專業上,都深刻地幫助他立穩根基。特別是在三總醫務團契中,屬靈長輩朱炤廉醫師在個人生命或實際福音工作上,都帶給鴻昇醫師很多成長。
 
然而職場少有一路順遂,在三總的訓練結束後,鴻昇醫師遇上了第一次不順。他被轉調到海軍總醫院,不久又改派澎湖,一待就是兩年。期間他發現自己在專業上的發展十分受限,雖然澎湖院方開出副院長的職位,但若續留第三年,他更無法如願涉足新興的微創手術領域,行政工作亦不符合起初成為外科醫師的目的。於是他打算申請退伍,但是退伍之後,下一步又在哪裡?
 
在人以為膠著的情境,上帝早已伸手預備。前一年澎湖的醫院評鑑時,有一位評委是台中榮總醫院的外科主任,他曾提議讓鴻昇醫師到中榮任職,可是當時按規定還不能退伍。沒想到不滿一年,國家政策改變為服務十年即可退役。在鴻昇醫師正為下一步苦惱的時候,主任寫信再次詢問他的意願,而且台中榮總身為醫學中心,正適合他精進醫術的心願。
 
「我知道若非出於上帝,沒有人會知道我的需要。」天父的帶領令人興奮,但祂預備給孩子的不只是平坦大道,也允許些許崎嶇。1992年晚秋,鴻昇醫師加入台中榮總,還沒等到春天他就發現,前面的道路可真不好走,因為外科主任的要求十分嚴格,他為了滿足上司的標準而戰兢地生活著。
 
「我其實第二年就想離開了,覺得這種日子壓力很大,好像已經撐不下去了。」但是一位基督徒老師告訴他:「若因為環境和人無法順自己的意思而轉換跑道,以後可能會因著一樣的情形,不斷要換工作。」再者也不希望影響當時穩定的教會服事,於是禱告之後,還是決定不離開。妙的是留下來以後,上司就升了職,鴻昇醫師不再是直接部屬,因此紓解了主要的壓力。
 
人生的崎嶇總要等待通過之後,才能理解所走的不是徒然。2001年,鴻昇醫師轉任秀傳紀念醫院。「回頭來看,在台中榮總九年多的時間,是上帝藉著環境讓我不論在專業或屬靈上,都越來越成熟。」要不是那段日子被要求比一般的主治醫師看更多文獻,並且在手術室擔任上司的助手,後來就無法順利地在秀傳醫院擔任領導職務,尤其他所主持的「亞洲遠距微創手術教學中心」是以教育訓練和研究發展為重點,「若不曉得怎麼當助手,就不曉得怎麼去教人」,以前多花的時間、多做的工作,後來都成為重要基礎,支撐他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亞洲遠距微創手術教學中心」是與法國結合的訓練中心,在日、韓、港、台同時爭取設立亞洲分處的情況下,最後竟由資源相形不利的彰化海濱雀屏中選,這經驗讓鴻昇醫師更清晰看見上帝在他生命裡面的引導軌跡。
 
若留在軍方,微創手術就不可能成為他的主力;若沒有台中榮總的磨練,就沒有設立中心所需要的專業能力。其中一切的連結令鴻昇醫師感嘆:「人生的許多階段,即使過程中感到低潮、受傷、不平,都有上帝的預備……若沒有按造上帝的步驟,憑己意去做,就不可能是現在的結局。」
 
聖經馬太福音七章7節說:「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一路走來,鴻昇醫師認為上帝教導他的功課是要「主動地」去叩門、去尋求。即使看似被動等候的時刻,也要以上帝的話語為根基,積極地渴慕上帝的帶領。「心裡有渴慕,上帝就安排」,如今鴻昇醫師以此勉勵新一代從事醫務工作的基督徒,從年輕就開始積極跟隨好的屬靈榜樣,主動尋求上帝的心意。
 
以前鴻昇醫師不理解耶穌所說:「我所做的事,信我的人也要做,並且要做比這更大的事。」(約翰福音十四章12節)現在他明白,那是因為我們比耶穌在世的時間更長,可以做得更持久,也就是更大的事了。耶穌在世的工作就是醫病趕鬼、教導並傳天國的福音,他感謝上帝:「如今在這相對成熟的階段,我可以在職場中兼顧這些工作。」
 
蒙上帝保守,他的手和眼仍然健康,可以繼續臨床工作。在教學方面,比起教條式的申論,鴻昇醫師更喜歡和學生分享自己從臨床經驗習得的道理,尤其在醫學倫理教育中,最能夠帶出信仰的價值觀。
 
至於傳福音的工作,其實一開始,因為希望能到教會醫院服事,他預估自己在秀傳不會超過三年,但是老闆的一句「難道我們醫院就不需要基督徒醫生嗎?」深深扎入他的心,令他開始思考,難道基督徒醫師只能在教會醫院傳福音嗎?於是開始連結醫院裡面的基督徒醫務、行政人員,組成團契,有機會也與彰化基督教醫院的團契交流,一同在傳統信仰深根的彰化地區,傳遞耶穌基督的好消息。
 
「頭銜不會跟著我一輩子,只有上帝兒女的這個身分永遠不會改變」,退下微創教學中心院長的職務之後,鴻昇醫師有更多時間和團契一起聚會。他回顧信仰歷程,更確信若不是出於上帝,人所做的都是徒然。假若沒有上帝,人只能寄託冥冥之中有所安排,但是信靠主的人,會發現這位人生的執刀手比外科醫師更加精準,計畫也更加周全。走在祂的道路上,必是福杯滿溢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