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最新文章

2017.05.17 在你手中──2014泰國廊開義診短宣

  • 主題:送愛心醫療到偏遠
  • 期數:310(2014年12月)
  • 作者:陳稚華
我是今年剛從元智大學中文系畢業的學生,目前在商業周刊工作,在參與這次的活動前,對醫療方面的知識了解並不多,也沒有參加過短宣隊。很感謝我的大舅舅(埔里基督教醫院眼科醫師朱炤廉)的介紹,及三總醫院口腔外科主任李曉屏醫師讓我參與這次義診,讓我能以不同的角度和身分,再次來到泰國這塊土地。

2014年7月20日,在家人及教會朋友的祝福代禱下,順利和李醫師、李醫師兒子惟恩、國防醫學院學生團契的十位夥伴,一同來到翁瑞亨醫師夫婦服事的曼谷祂威越他那浸信會(Taweewattana)。翁醫師和我的大舅舅是三十多年醫療宣教的好夥伴。翁醫師於台大醫學院畢業完成外科醫師訓練後,曾擔任屏東基督教醫院院長、嘉義基督教醫院院長與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局長,在2003年五十多歲時卸下局長後,回應神的呼召就讀台灣信義神學院,毅然轉換跑道從醫師變為宣教士,神學院畢業後與妻子蔡淑壬師母投入醫療宣教的服事。翁醫師夫妻多年來在醫療宣教的經歷非常豐富,多次前往寮國、緬甸、越南、菲律賓及印尼等國義診,長期為醫療宣教默默奉獻,我們都喜歡叫他們翁爸、翁媽。目前在祂威越他那浸信會服事的同工還有從台灣巴拿巴神學院來的兩位實習傳道──吳桂枝及張淑慧,也一同參與這次的義診宣教。

行程第一天,從桃園國際機場來到曼谷,由翁爸、翁媽為我們接待至祂威越他那教會休憩,這一代是華人較多的地區,生活機能方便卻不會太紛擾,教會很乾淨舒適,大家都得到了充分的休息。隔天早晨六點起床就緒後便出發前往機場,我們先轉機到東北烏洞,再搭車前往這次的服務地廊開(Nong Khai)。在廊開,由另一位曾於1977年在聯合國成立的廊開難民營工作、現任「格尼撒勒教會」牧師的Sumran接待我們。Sumran牧師除了在這次義診中擔任翻譯,也擔任與當地官員溝通協調的重要角色,使義診能進行得更加順利。下午國防團隊和路加醫療團、恩典基金會的夥伴會合認識後,便分組準備義診器材。

這次義診共分成六組,分別是內科、中醫、牙醫、藥局、掛號及福音組,我被分配到牙醫組,由李曉屏醫師及永恆牙醫診所趙旭昇醫師帶領,還有惟恩及國防學生團契的福民、俐君。7月22日正式開始義診的第一天行程,我們花了一個半小時的車程,經過湄公河終於抵達泰寮邊境小村落的「汪魯王教會」(越來越豐盛之意),這是一棟地中海式的建築,藍白的配色在陽光下顯得耀眼。一下車,村民都相當熱情地和我們打招呼,連當地的縣長、村長都一同來看診。

第一次擔任牙醫助理,看到洗牙機原來能簡化成一個手提公事包,我和福民、俐君都相當驚嘆!我們幫忙準備給病人的牙鏡、漱口水及要泡的藥水,李醫師和趙醫師也在看診的空檔,教我們一些器具名稱、功用、如何調配補牙的藥。第一天牙醫看診的人共有十八位,以洗牙為最多,因為當地人對於拔牙比較害怕,甚至有位小女孩一聽到要拔牙就放聲大哭,我們只好趕緊送上用牙醫手套做成的卡通人物氣球,安撫她不安的情緒。

義診第二天,來到Sumran牧師的太太所建立的教會,但是出發時忘了將其中一箱器材運上車,還好大家臨機應變能力都很好,趙醫師也告訴我們替代方案而化解了緊張。中午,教會同工準備了相當豐盛的午餐,一大盤的炒飯、火龍果和椰香餅乾,我們都吃得非常開心,也感受到當地村民的熱情。

7月24、25日分別去了廊開的兩間寺廟,因為泰國大多數的人信仰佛教,因此今天來看診的人比前兩天來得多。這兩天當中,我和福民、俐君嘗試了人生第一次為別人「洗牙」,親自操作後才發現看似簡單的洗牙,其實需要熟練的技術及耐心,一直維持同樣的動作,肩頸也很容易痠痛。我們也看到李醫師為了拔一位病人埋在很裡面的牙齒,花了整整二十分鐘、全身汗流浹背的樣貌,讓我們見識了牙醫師非常辛苦的一面。而中醫組的花蓮慈濟醫院楊成湛醫師,帶著國防學生團契的梓翔、邦炎,也是馬不停蹄地為病人針灸、拔針,解除當地人民的病痛。

第四天義診來到一間干欄式建築的寺廟,當地人為我們在地上鋪著草蓆,風徐徐吹進來,在河邊看診的畫面令人印象深刻。上午我被安排到「掛號組」支援,引導病人到各科看診,在這裡與病人互動的機會較多,也學了一些簡單的泰語和他們溝通,儘管常常需要比手畫腳,但他們臉上總是掛著笑容,讓人看不出他們身上的病痛,只見樂天的性格。

義診最後一天,我們回到烏洞的一間教會義診,並有美國的醫療團隊和我們會合協助看診。這幾天,我們有泰裔加拿大宣教士Paul、Kim和泰裔美國人Nuki為我們翻譯、韓國宣教士為我們禱告、Sumran牧師的兒子媳婦為我們準備豐盛的餐食、美國醫療團隊和我們一起同工,整個義診團隊宛如小小聯合國,我們聚集在泰寮邊境,一同見證並傳揚上帝的愛!烏洞這間教會小朋友較多,所以需要看牙醫的人數比前幾天來得多。國防分配到其他組的同學們,也來牙醫組練習洗牙和見習,希望學習更多醫學技能。午餐大家吃著教會同工準備的泰式河粉、山竺,並且互相交流分享這幾天的心得,也聽到許多病患的見證。

一位男性病患年約五十歲,每次太太要到教會聚會都被他攔阻。兩年前他因背痛開刀,刀後兩手卻會不自主抖動,近年來越發嚴重,影響生活作息,更無法工作。這次聽說有台灣來的義診隊在教會義診,他鼓起勇氣來看病,翁爸做了基本的神經學檢查後給他藥物。後來他表示願意接受針灸,福音組的同工便請楊醫師為他禱告再針灸。針灸後他的手就不抖了,經歷到上帝全能醫治的能力,翁爸與教會傳道人也邀請他每星期到教會做禮拜,帶著全家一起敬拜神。

在這幾天義診中,各組成員都非常認真地投入工作,也會跨組互相支援。另外這次義診團隊很棒的地方,在於由醫生帶領醫學生,使醫學生實際體驗臨床醫療工作,不只減輕醫師的負擔,更將醫療宣教的棒子傳承給醫學生,真是何等美好的服事!當地的村民及地方官員也都非常感謝大家的幫助,雖然我們都覺得自己穫得的比付出的還要更多。

這次在寺廟義診的經驗也令我相當難忘,很高興能參與這樣的安排,因為一直以來總覺得基督徒若是不走出去,便無法將福音傳開,唯有走入他們的生活,才能期盼有朝一日他們的心被打開。我想起這次旅途中翁媽說:「一切事情其實早已在神的計畫中,若是祂的旨意,很多事必定會成就;這一切的源頭都是出於神的『愛』!」

除了義診行程外,每天的晨更晚禱讓我們在屬靈培訓上,又有更深的認識。而能夠與國防、路加、恩典基金會、泰國當地夥伴們一起合作,更是覺得非常榮幸也很開心,原本以為自己中文系的背景可能無法幫上忙,但大家給了我「戰地記者」的封號,讓我覺得自己在這個團隊裡充滿使命,更看見神把「合一」放在團隊當中。

「因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太25:29)。不要小看自己年輕、能力不夠,只要我們願意,神必定會預備所需的一切,並且讓我們越服事,越覺得主耶穌甘甜。希望明年、後年、甚至未來的每一年,泰國義診團的精神能延續下去,讓更多學生及醫師願意走出台灣、擁抱世界,並傳揚這份最寶貴的「無國界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