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最新文章

2017.05.17 化感動為行動──送愛到泰崗

  • 主題:醫療傳道
  • 期數:309(2014年11月)
  • 作者:戴欣怡、黃靜玲

▲作者黃靜玲(右三)、戴欣怡(右一)與服事團隊合影

「泰崗部(Pangyan wagi)」位於新竹縣尖石鄉秀巒行政區,自古便是泰雅族人漁獵居住的場所。在司那基標高1440公尺的山區中,地扼後山新光、鎮西堡、司馬庫斯等部落交通孔道,是後山泰雅部落的交匯地帶。泰崗(Pangyan Wagi 本尼炎瓦抑,意思為「日光充足的地方」)位於尖石鄉後山,海拔超過1500公尺,是全尖石鄉日照最充足的地方,太陽每天從山嵐霧海中升起,人與大地共生,一切依循自然法則。因為陽光照耀,這裡的水蜜桃是全台甜度最高的生產地。

因著主恩社成立,與北醫恩友社原住民福音隊連結,化感動為行動,送愛到泰崗,我們一行人跟著福音隊來到了泰崗。大隊來到泰崗後,借住在泰崗長老教會,為了與部落居民建立關係,安排家訪和農忙,福音隊更特別為部落小朋友規劃一連串活動,如:詩歌帶動唱、說故事、畫畫等等。泰崗有七十到八十戶泰雅族原住民栽種水蜜桃,在農忙這天,我們跟著阿公、阿嬤、孫子坐上小型農忙車,歷經三十分鐘車程,來到一個陡峭、隱密的坡地,開始早上的農忙。八月水蜜桃季已經結束,我們幫忙修剪、整理水蜜桃枝,以備下一季水蜜桃的長成。農忙時要注意踩穩腳步,因為要是一不小心,就會從山頭滾到山下去了;為避免被變型蚊蟲叮咬,在大太陽下還得穿上外套以防叮咬,整個早上下來,體會到農忙實在是很費體力、很辛苦。

家訪期間,我們探訪到一戶單親家庭,就住在教會旁邊,家境本來很好,爸爸是教會執事,固定帶領全家到教會主日;在2009年,家中發生一場大火,奪走了爸爸的性命,留下四名分別就讀幼稚園、國小及國中的孩子,家中頓失經濟支柱,一切重擔落到妻子身上,因為媽媽在外農忙賺錢,家中小孩沒人陪伴,只能以養狗、養蛇為伴。這個家庭自從爸爸過世後,就再也不曾來到教會,對於我們的訪談有問必答,但一提到邀請至教會,就直接拒絕。我們感受到他們的傷痛很深,也許心想如此敬虔的爸爸為何遭此橫禍,對上帝充滿埋怨、不信任,苦毒的靈佔據他們的心,與上帝的愛隔絕了。

泰崗小孩大部份來自單親、隔代教養的家庭,大多數父母都不在身邊,很早熟、懂事。天未亮就跟著阿公、阿嬤外出農忙,是部落小朋友放假日的固定行程。他們的經濟活動除了種植水蜜桃,也轉往種植高經濟價值的高冷蔬果為主,希望給孫子儲蓄教育基金。阿嬤告訴我們她只會寫自己的名字,常常被人取笑,因此阿嬤認為:「一定要念書才有前途,所以自己再辛苦、再累,都要讓孫子們念書。」阿公、阿嬤總會在講到悲傷或擔憂的事情時,給自己一個爽朗的笑聲。也許他們在大自然中早就體悟出生命的本質,天災、人禍都是生命的一部份,基督信仰也為生活在泰崗的原住民朋友帶來支持的力量,與心靈上的安慰。

這裡有許多單親、隔代教養的家庭,每個家庭都有一個充滿創傷、痛苦的故事。我們不知道來這裡能做些什麼,更不知道我們來這裡能帶給他們什麼。來到這裡,才知道自己的有限、渺小,只能謙卑為他們禱告,求神親自醫治這地,賜下豐盛的恩典。「因為我深信:無論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權的,是有能的,是現在的事,是將來的事,是高處的,是低處的,是別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們與神的愛隔絕。」(羅8: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