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最新文章

2017.05.18 徐賓諾、紀歐惠夫婦──埔里基督教醫院的阿公、阿嬤

  • 主題:醫宣史話
  • 期數:308(2014年10月)
  • 作者:潘稀祺

▲徐氏夫婦畫像

漢 名:徐賓諾、紀歐惠夫婦
出生地:徐賓諾出生挪威、紀歐惠出生丹麥
學 歷:徐賓諾──奧斯陸(Oslo)的Diakonhjems Lillekurs護理科
    紀歐惠──奧斯陸醫學院畢業
經 歷:徐賓諾第二任院長、紀歐惠第三任院長
在台期間:徐賓諾1952-2006,紀歐惠1962-2006


2004年10月30日,筆者受邀到埔里基督教醫院擔任「偏遠地區醫療宣教學術研討會」的講師。這是我第一次見到徐賓諾、紀歐惠院長夫婦,內心感佩他們一生為主奉獻的風範,特意與他們握手致意,這些場景至今記憶猶新。

徐賓諾(Bjarne Gislefoss)院長,1923年1月19日出生於挪威。父親Kristen,母親Anne,家中共有九個孩子。徐院長在孩童時代,曾經在教會中聽到宣教士說:「有個叫福爾摩沙的美麗小島」,從此一直有個願望深植在心中,他夢想成為一位宣教士,去傳播上帝的福音,去服事需要幫助的人,而且最希望去的地方就是東方的「福爾摩沙」──台灣。

為了在宣教事工上能接近群眾,他選擇成為一名護理師。1948年,畢業於奧斯陸的Diakonhjems Lillekurs護理科,1952年2月,他接受挪威協力差會的派遣,從曼達爾(Mandal)撘船出發,經過三個月的海上航行,終於如心所願的來到台灣,從事醫療宣教的服事。

他曾經在台北馬偕紀念醫院服務,之後再到新莊樂生痲瘋病院,最後落腳在埔里,並加入由美籍孫理蓮宣教師與謝緯醫生於1955年所創辦的「基督教山地中心診所」,在此展開異鄉的醫療傳道事工。

成立「小兒麻痺之家」,關心軟弱的人

我鄭重地告訴你們,既然你們為我的跟從者中最微小的一人做,就是為我做!(太25:40)

當時在埔里的部落中,有很多族人深為結核病所苦。為了疏解絡繹不絕的病患,「基督教山地中心診所」便向「愛蘭教會」商借土地,並用竹子搭蓋了十間病房,才勉強能容納由各地前來的病患。隨著診所的擴充,徐賓諾院長等人於1967年設立了「小兒痲痺之家」,並向挪威及美國各地募款,以便收容貧窮的小兒痲痺病患,提供他們醫療及教育上的費用。

徐賓諾院長說:「每一個人都是上帝的兒女,因為每個生命都是上帝的精心傑作,都是祂看為寶貝的,所以我們是祂的寶貝,也是祂的最愛。」

同鄉同心志,攜手向前行

二人若不同心,豈能同行呢?(摩3:3)

挪威籍的麻醉科紀歐惠(Alfhild Jensen Gislefoss)醫生,1918年5月2日出生於丹麥哥本哈根,父親Anton Jensen為丹麥籍,母親Anna Dorthea Jensen則是挪威籍。在她二歲以前父母親便去逝了,之後由祖母扶養長大。1949年自挪威奧斯陸醫學院畢業,獲得醫生資格,1952年到美國維斯康辛及明尼蘇達大學深造麻醉醫學,學成之後留在美國行醫。

1962年3月,她受教會指派到屏東基督教醫院、花蓮門諾醫院及台北馬偕醫院教導新進的麻醉技術。同年5月17日到埔里基督教醫院從事醫療宣教事工。1963年3月12日,她與徐賓諾院長因為工作,且同鄉又同心志,進而結為連理。

徐賓諾院長夫婦攜手在埔基從事醫療工作,當時台灣除了流行小兒痲痺症,也有許多痲瘋病與肺結核患者,卻缺少護理同工。為了讓病患得到妥善的照顧,他們設立護理學校來訓練較具專業技能的護理人員。他們亦學習當地的原住民母語,拉進與病患間的距離,也及時挽救了許多重病的族人。1970年至1978年徐賓諾護理師擔任埔里基督教醫院第二任院長,1978年至1991年則由紀歐惠醫生擔任埔里基督教醫院第三任院長。

獲頒「醫療奉獻獎」,成為「正港的臺灣人」

你們是世界的光。建造在山上的城是無法遮蓋起來的。沒有人點亮了燈去放在斗底下,一定是放在燈臺上,好照亮全家的人。同樣,你們的光也該照在人面前,讓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來頌讚你們在天上的父親。(太5:14-16)

1990年3月,紀歐惠醫生榮獲行政院衛生署頒贈「全國優良醫事人員獎」,同年11月,當選中華民國第一屆「偏遠地區傑出醫生」。1991年徐賓諾院長榮獲第二屆「偏遠地區醫療奉獻獎」。同年,挪威國王OlavLAV有感於徐氏夫婦長年在台灣偏遠地區,為貧民及原住民奉獻行醫,特簽署頒發「挪威國家最高榮譽獎」表揚。李登輝總統更以「紫色大綬景星勳章」,並續頒「華夏一等獎章」來肯定他們近半世紀對台的奉獻。

親愛的弟兄啊,我們應當彼此相愛,因為愛是從神來的。凡有愛心的,都是由神而生,並且認識神。沒有愛心的,就不認識神,因為神就是愛。(約壹4:7-8)

阿公與阿嬤自埔里基督教醫院退休,仍愛在南投。他們時常在醫院走動、關心病人,用禱告守望。「每天早晨七點半,他們手牽著手,從住處走往埔基教堂參與晨更禮拜。」那種出於內心對這塊土地的情與愛,以真誠感動人。

2002年4月1日舉行徐賓諾院長來台宣教五十周年感恩禮拜。同年6月10日內政部頒發臺灣第一、二張「外僑永久居留證」,讓他們成為「正港的臺灣人」。南投縣長亦頒發「南投縣民證」,希望他們成為永遠的「南投人」。

「阿公、阿嬤」畢生奉獻「無盡的愛」

你們當剛強壯膽,不要害怕,也不要畏懼他們,因為耶和華─你的神和你同去。他必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申31:6)

徐院長在台五十多年,而紀醫生也有四十多年的歲月。他們的愛遍佈痲瘋療養院、孤兒院、肺結核療養院、小兒麻痺之家,以及原住民部落,無怨無悔地將關懷與溫暖帶給需要照顧的人。從青春到白髮,一生奉獻在這塊土地上。

他們憑藉著從上帝而來的應許,賢伉儷勇敢直前,攜手追隨耶穌基督的腳蹤。秉持耶穌為人洗腳的謙卑精神,他們說:「挪威是我們的祖國,台灣是我們的家」,所以他們盡心盡力守護這裡的家人。

2006年,徐賓諾院長夫婦回挪威探訪親友,後來因為紀歐惠醫生的身體不適,無法再承受長途飛行的勞累,於是決定留下住在挪威南部的Mandal市。2010年10月31日凌晨兩點,紀歐惠醫生在挪威的家中蒙主恩召,享年九十二歲。

希伯來書十一章4節說:「他雖然死了,卻因這信仍舊說話。」雖然埔基阿嬤回天家了,但後生晚輩們將會透過阿公、阿嬤他們對人真誠的愛與熱情,看見耶穌基督永不止息的愛,也將這份愛不斷地延續下去。

幾年前曾經在台東美學館巧遇埔里文史工作者鄧相揚老師,他在2003年曾撰寫《愛在福爾摩莎》一書,在書中(p.5-6)描述徐賓諾、紀歐惠院長夫婦在埔里行醫的故事,真是令人感動。

1968年鄧相揚老師就讀醫專時,在前往埔里基督教醫院檢驗室實習的第一天,先是看到有個洋人在病房的角落洗廁所,又看到洋人女醫生捲起袖子捐血給一位難產的原住民婦女。後來才知道,原來洗廁所的是醫院的徐賓諾院長,而捐血的是院長夫人紀歐惠醫生。鄧相揚老師說:「我用文字寫這本書,他們卻是用生命寫這本書」。

主耶穌說:「我是你們的主,你們的夫子,尚且洗你們的腳,你們也當彼此洗腳。我給你們作了榜樣,叫你們照著我向你們所做的去做。」(約13:14-15)「因為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可10:45)
徐院長夫婦一生跟從耶穌的腳蹤,將他們從神領受的愛,化作最實際行動,用真誠的心來關愛每一位需要幫助的人,真是何等佳美!

參考文獻
1. 105週年編輯委員會,1985,《馬紀念醫院創設105週年紀念冊》,台北:馬偕紀念醫院。
2. 鄧相揚,2003,《愛在福爾摩莎》,台中:晨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