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最新文章

2017.05.19 非典型──2014暑期埔里基督教醫院醫療傳道見習營心得

  • 主題:我們這樣成長
  • 期數:307(2014年9月)
  • 作者:林子涵
即使遇到颱風來襲,在埔基的日子仍然全是恩典。正如謝緯醫師留下的字句:「我們攀爬崎嶇的山徑,我們在霧中、雲裡全身濕透,然而我們和主同行」,縱使因為大雨和對土石流的擔憂,打亂了一些原訂計畫,但上帝仍舊恩待我們。經過一年醫學生生活,我帶著許多疑問來到埔里基督教醫院。在綜合大學的團契中扎根於真理,卻發現周圍的屬靈同伴都將和我走往不同方向,因而對自己必須在醫學院中加倍辛苦、晚幾年畢業感到困惑,甚至因著課業緣故,百般猶豫能否在團契的服事中完全擺上;然而這些疑惑,甚至有些連我也早就忘記的禱告,上帝都記得了。

第一眼看到埔基,便覺得這是一間非典型的醫院,即使新穎的醫療大樓已然聳立,小教堂與院牧部、院史館仍然在醫院對面擁有廣闊的空間,彷彿從創院起初守護的價值,至今仍穩穩屹立,讓人倍感溫馨。「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神;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的鑰節、好撒馬利亞人的形象與各節經文穿梭於醫院各個角落成為提醒,處處的「非典型」都讓我感到訝異而驚喜。

在全島中央可愛的埔里小鎮,埔基推翻了世界理所當然的價值觀,讓人真實看見醫療機構的存在目的並非獲益,而是改變人的生命;面對周圍鄉鎮眾多的需要,埔基不計成本地行動,面對收支如何平衡的提問,副院長只淡淡說了一句:「這些本來就是我們應該做的,如果政府有補助,就當作是bonus;沒有的話也沒關係。」簡單幾句話,卻帶有使命和信心的震撼力。

我在屏東長大,自然對都會外的生活不陌生,但是始終無法想像信仰要如何具體與醫學結合,直到在埔基診間發現兩本薄薄的聖經,正納悶其用途時,詹醫師對我說:「我的習慣是在每天開診之前,會和護理師一起念一篇詩篇。」面對熟悉的病人,醫師甚至會主動和病人說:「阮作伙來祈禱,好無?」短短的字句瞬間令我感動得無以復加。另外,診間裡頭布農族語、賽德克族語、台語、客語、中文、印尼語和日語融合得極為熟稔,布農族阿嬤在扎針時以「阿那那」喊疼,面對憂愁的臉龐,醫師總是在他們離去時笑著說:「Meomisan」(布農族語的「活著真好」)。

除此之外,顛覆人們對性別的慣常認定,在女醫師稀少的年代裡,阿嬤(紀歐惠醫師)成為醫院很大的幫助,而擔任院長的阿公「卻是」一位護理師,一切的非典型,在這間醫院裡融合得極其自然。而在阿公阿嬤的故事當中,上帝的預備更讓我們感到驚奇。身為一個女性醫學生,當我在尋找榜樣、為家庭與服事的權衡所困惑時,經常缺乏女性醫師的典範,因此除了禱告之外,我甚至開始作獨身的心理建設。但知曉來自挪威的阿公阿嬤繞了遠遠一圈,在台灣終於相遇的美麗故事,深感上帝預備的奇妙,這似乎也是信心的操練呢。

我很喜歡這般在每個醫療行為背後,都有信仰與禱告作為堅強後盾的醫院。參加家庭小組時,前輩分享在順服上帝呼召時曾有的掙扎,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護理部主任說:「在服事之前,先把自己獻上。」或許在忙碌之餘,我們很難多作額外的服事,但是把自己獻上,我們自己就是很棒的活祭!

「在別人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在不足的地方看見神的同在」,這是我在埔基所得最喜歡的一段話。教會醫療對人的生命、心靈和信仰存有憐憫,將不足之處仰望給上帝,有信心、放膽表現自己,對人的生命做有益的事。感謝上帝帶領我,深刻認識了醫療工作是上帝尊貴的呼召,因為祂把人的生命放在醫療人員手中。我也期許自己在醫學院時期能找到很棒的屬靈同伴,在台大醫學院燃起禱告的火,除了跨領域學習,也能在醫療團隊裡學習合一服事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