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最新文章

2017.05.23 蛻變之旅──2014「青海之心」義診

  • 主題:送愛心醫療到偏遠
  • 期數:306(2014年8月)
  • 作者:游仁
6月27日,禮拜五,我們踏上了前往青海的義診之旅。在出發時,誰能預知這會是一趟精彩、知性,也充滿感動與蛻變的旅程。

第二天,我們到達位於西寧市市中心的青海紅十字醫院。那裡和台灣各大都市的市中心沒有差別,到處高樓林立,和想像中的青海差距很大。國中的地理課本上,青海的圖片往往是在寒冷冰封的高原,和幾頭毛牛蹣跚前行,但如今真的到了青海,不得不嘆自己見識之淺薄,如今的西寧市已是兩百萬人口的大都市了,眼前的紅十字醫院更有一棟特大的樓正在興建中。參觀醫院時,發現那裡的醫學和台灣其實還是有差異,他們的設備算是相當先進,但是在院內不時看到有人抽菸,地上的菸蒂也隨處可見,整個醫院雖然該有的設備都俱全,但是整體感覺卻沒有台灣的醫院那麼明亮舒適。

青海紅十字醫院有專門的送藥車,有點像醫院內建的自動送藥小火車,可以直接把藥送至病房,不需特別派人去送。最特別的一點是,在青海紅十字醫院中有一個醫學史博物館,館藏從原始到近代醫學的各樣文物,更特別的是館藏不只包含西方的醫學,甚至還有各種另類醫學,令人驚嘆連連。

義診在抵達尖札後正式開始,我被分配到尖札二民中學去當口腔衛生助理。二民中的學生雖然和台灣的國、高中生年紀相仿,但是外貌和行為卻有點像我們的小學生,或許是我們比較早熟,或是他們因為某些緣故而發育較慢。在二民中的口腔衛教看似一件簡單的工作,但是總有意外發生。在第一堂課上完後,學校老師沒有來帶同學回教室,我們也不知道老師去了哪裡,同學們應該要待多久,直到一個半小時後老師終於出現了,剩下的課程才順利的進行。

在尖札的第二天,我去幫忙在醫院的義診。早上八點多一到義診地點,走廊上竟然已經排滿了人。我沒有昨天的義診經驗,所以剛開始有一點生疏。我負責幫忙牙科帶位,要知道哪個牙科座椅能進行哪些治療,以及病人要接受什麼治療,然後把病人帶到正確的牙科座椅。這份工作剛開始其實有點困難,因為我對於專業名詞完全不了解,所幸也就漸漸熟悉了。

到了下午,我去支援醫療組,才發現醫科的病人真是比牙科多太多了,甚至要有人負責擋住門,不讓外面的人衝進來。在醫療組,看診前須進行很多事前檢查,像是身高、體重、血壓等,事後還要包藥、發藥,整個過程很複雜,也需要有人帶位和維持秩序,不然現場很可能因衝突而打起來。看診的最後半個小時往往是最痛苦的,因為現場來求診的人太多,不可能看得完,只好請他們先回去,但是往往會有人來求情,說是走了很久才到這裡,不過我們實在不知道是真是假,也只能請他們下次再來了。

第二個義診點門源縣,比尖札更荒涼,但來求診的人數並沒有比較少。在那一天半的行程中,我負責用聽診器量血壓。之前,我只在社團學過方法,還沒實際操演過,沒想到在這裡一量就好幾百人,手都快抽筋了。

我們台灣人往往有些驕傲,說他們落後、不文明,然而我在量血壓的過程中有機會和當地人接觸,發現他們擁有我們沒有的純真。量完血壓後,一聽到我說「血壓正常」,就算我沒有微笑,他們也總會笑笑地離開,那笑容是滿足的,和我們常說的小確幸不同,可以量血壓對他們而言是真實的滿足與喜悅。和他們相比,我們或許擁有很多,但是也比他們缺少了很多,我們可能豐衣足食,有一身看似文明的包裝,他們卻有大自然的相伴,有黃河的灌溉,有草原的薰陶,而且有一顆真實的心。

但是不得不感慨,他們擁有的可貴之心正一點一點被玷汙。目前對岸政府正在努力建設青海地區,當地的純樸也漸漸埋沒於建設的噪音之中。或許有人說是文革的遺毒,讓當地的民風漸失純樸,被利益和金錢給汙染了,讓當地人變得功利,變得狡詐。或許他們沒得選擇,在這個十三億人口的國家,想要生存就必須要有技巧,而這技巧往往就是截彎取直,所以會有一些我們看來像是方便行事的行為。

大一,對很多人來說是很新鮮、很刺激的一年,對我來說卻不是這樣。我的大一,可說是求學經驗中最苦的一年。當年考完指考,原本以為是解脫了,不料卻是我痛苦的開始。大學並非只要漫遊在知識的大海就好,大學還是有作業,還是有考試,並且作業的量遠遠高過國中和高中。對於我,最討厭的事情之一就是「寫」這件事,根本是要了我的命,還記得一次寫化學預報,大概是一千到兩千字左右,我寫到眼淚都快掉了出來,這輩子從沒寫過那麼多字的作業。

另一個讓我感到痛苦的事情是等待。在長庚,要進入,要離開,都需要等待,以往要我等二十分鐘,大概就要抓狂了,然而在長庚,我第一次等校車就等了一個小時。對我來說,等待是痛苦的煎熬,無事可做只能看著時間一分一秒流去,彷彿是種凌遲。「要不要重考?」是我在大一上學期一直考慮的問題,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我一直沒有果斷的心離開長庚,就這樣撐著,苦雖苦,竟然也把大一撐完了。不知不覺中,我也有了改變。

這次基隆長庚和中華牙醫服務團合辦青海之心活動,我有一些特別的感觸。不得不承認,在來這趟青海之前,我非常討厭長庚。討厭總要等校車,討厭難吃的學餐,討厭每天要爬的好漢坡,我總是想,這樣不人性的設計,到底是誰想出來要折磨人的?是怎樣的學校,會想給學生最艱苦的大學生活?總而言之,對長庚只有說不盡的怨懟。但在這次青海之心活動中,我對長庚的看法改變了。

這次團員中有許多長庚的醫師,我看到了他們與眾不同的工作效率。在進行一次診斷、一次治療的過程中,完全沒有多餘的步驟,有話說長庚的醫生一個可以當三個用,或許是真的吧。另外,青海的食物比較鹹、比較辣,總有人水土不服吃不下,但我卻覺得還不錯,或許是長庚的食物讓我們對食物的適應力增強了吧。在長庚每天爬好漢坡,讓我們在停電時爬六層樓梯一點困難都沒有。或許這就是長庚帶給我們的好處,在困難的環境中生活,就沒什麼能難倒我了。

在長庚的一年中我學到最重要的教訓,就是學習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人總是要脫離任性,步向成熟。成熟是什麼?我覺得就是要有責任感,無論是對自己喜歡或不喜歡的事情。在長庚的一年裡,一次一次等待校車,一點一點磨練我的耐性,一次一次的預報也漸漸磨掉我的任性。在這次義診中,我看到了自己的改變。我開始願意去做不喜歡的事情;譬如說數藥的時候,可以有耐心地一顆一顆數完,還有遊覽車遲到的時候,也不會因此變得暴躁。

在長庚的一年雖然痛苦,但是在這次旅程中,我漸漸能以感謝的心看待長庚。巴菲特說:蛻變的過程是很痛苦的,但每一次的蛻變都會有成長的驚喜,這或許就是本次旅程的最佳註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