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最新文章

2017.05.24 正常人的生活

  • 主題:大醫院小故事
  • 期數:305(2014年7月)
  • 作者:黃亮維
她是一位新聞從業人員,卻在十年前罹患了罕見的骨髓化生不良,造血功能日漸衰敗。除了必須不定期跑醫院輸血,以補充血液中不足的紅血球,近來連白血球也開始出問題。好幾次突發的、嚴重的感染症,幾乎要了她的命。

她身形瘦小,卻對工作有種靜定的執著。十年來,公司上下誰也不知道她得了這麼嚴重的病。每天查房,她總是九十度鞠躬,頭垂得好低好低:「謝謝你們,不好意思給你們添麻煩了。」堅強而獨立,看待生命十分淡然:「有一天我死了,要把大體捐出來做研究。」

連她八歲的兒子也不知道媽媽怎麼了,只知道媽媽常跑醫院;來看媽媽的時候,總用童稚而澄澈的眼神,毫無成見地觀察著病房的一切,好似只是換了個遊戲場。「這樣也好,」她說,「或許這是上天賜給我孩子的一種心理保護──等他長大了再慢慢明白。」

這次住院原因是腦膿瘍。醫師們怎麼也想不透細菌是怎麼跑進腦子裡的,唯一的線索是她最近一次的經血量比較大。難道是趁著出血時進入體內?不可考。最後只能說,白血球低下的患者,什麼怪事都可能發生。

血液科的陳教授也來看她,勸她裝置人工血管(portacath,台灣稱為Port-A),以備將來輸血時用;故事就是從這裡開始。

陳教授是個老前輩,用他的台灣國語跟我說:「病人不想裝;她想『換氣』。」

「嗄?換氣?」

陳教授再用台語說了一次,我這才聽懂──原來不是「換氣」,是「放棄」!我眉頭一皺,發現案情並不單純,決定去了解一下。

「我不想裝人工血管,你們應該顧慮我的感受──醫病也要醫心呀!」病人語氣柔和,但帶著防備,好似一個小女孩,生怕叔叔搶走她懷裡珍愛的玩具熊。我向病人招手,把她和她的弟弟請進討論室,關上門。

「怎麼了?是我的病情很嚴重嗎?」病人顯得有些侷促。

「並沒有,而是我覺得人工血管這件事有必要慎重討論一下──我要先說明,我尊重您的決定,但我也有必要和您溝通醫療專業人員的考量。我想了解您不打算裝人工血管,是基於哪些理由?」

她很坦白地說:「長久以來,工作跟孩子一直是我活下去的動力。我只要埋首工作,就能把自己當成一個正常人。一旦身上有了人工血管,我就會時時刻刻想起自己是病人,是需要麻煩別人的人。我也怕同事看到我皮膚的凸起物會問我,然後發現我生病的事實,最後讓我不能再工作……。」

「所以,您面對生病的作法就是不去想它,然後真的嚴重到沒辦法了,再來住院?」

「是的。」

「容我說一句:其實我們是有共識的!我們的共識就是想要盡量減少疾病對您造成的不方便,讓您儘可能正常地工作和生活。」

病人安靜了下來。

「但從我一個專業人員的角度來替您著想,我認為您與其矇著頭不看它,等到發生大問題再來處理,倒不如接受自己已經生病的事實,然後積極地想辦法預防它帶來的麻煩,這樣做會比較務實。」

我接著說下去:「您矇著頭不看它,表面上好像是個正常人,但事實上不是。這個疾病變成了一個不定時炸彈,什麼時候爆開您完全無法預料,一旦爆開,勢必以送急診、住院收場;而且一住就是幾把個月,勞師又動眾,您不但工作得請假,還要連家人也陪您一起住院。您回想這幾次生病的經過,是不是這樣子?」

她看著我,點點頭。

「就好像我是近視眼,如果我因為戴眼鏡很丟臉,就假裝自己沒有近視,故意不配眼鏡,結果就是走路東撞西撞,看字都看不清楚,更別說工作了。可是如果我承認我近視的事實,拉下面子去配了一副好眼鏡,雖然表面上一看就知道我不正常,但是跟前一種情況比起來,哪一種才會有接近正常人的生活?」

她沉思著,沒有回答。

「您如果裝了人工血管,就像我配了副眼鏡,一開始會覺得不習慣,但很快就會適應了。可是換來的好處是:您以後輸血可以不用到處找血管,而且您自己可以掌控輸血的步調,就像我們好些病人,自己都可以預期什麼時候必須輸血;每個月定期輸血,就好像每個月定期準備衛生棉那樣自在。您可以從容地安排行程,到門診輸血,自己處理不用麻煩家人陪同,而且就算有緊急狀況必須送急診,也可以直接從人工血管注射藥物,不必再額外挨針。」
最後,我再補充:「人工血管裝置完成後,穿上衣服從外表根本看不出來。」

她眼中噙著淚水,似是明白了該做怎樣的抉擇,既難過又無奈:「我知道了,那就裝吧。因為你看到我未曾考慮的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