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最新文章

2017.10.02 聽見來自玉樹的風──2017青海之心

  • 主題:送愛心醫療到偏遠
  • 期數:344(2017年10月)
  • 作者:鄭惟仁


因著心中的負擔與感動,每年隨著「青海之心醫療義診團」出隊,2017年再次深入青海省海拔最高的玉樹州。猶記得去年初次踏上這片土地時,我便已深深愛上玉樹的風。遙望那遼闊大草原,風陣陣恣意地吹著,彷彿呼喚出心底最深層,那嚮往豪放的自由。路旁整齊劃一的傳統藏族民宅。無法想像此地經歷過了百年玉樹大地震。

玉樹,青海省藏族自治區。藏語中「可可西里」意指美麗的青山,美麗的少女。中國最後一塊純淨處女之地。平均海拔4000公尺,為黃河、長江、瀾滄江發源地。故名三江源。同時也是藏傳佛教歷史聖地,四大流派起源。不論在歷史宗教、自然地貌上,皆為大中華發源之地。

當年的玉樹強震,震撼了每位藏民的心。長期游牧養成的豪邁堅韌民族性。在大地之手翻攪下,無人不黯然低頭。義診中,不時可見全身疼痛、無法入睡、眼神茫然,但理學檢查卻全然正常的病人。面對他們來看診,常常在我們簡單的關懷下,他們便潸然落淚,這都是典型創傷後症候群病人(PTSD)。面對這樣多的創傷後症候群病人,各地NGO組織、教會團體與宣教士們紛紛響應投入救援,也相繼進入玉樹。藏族平時放牧獨立,慣與天地相搏之堅毅,在殘敗的景況中,他們的心漸漸軟化,開始接納外界的援助與關懷。

時隔一年,與醫療短宣隊再次踏上這片土地。面對玉樹大地震重建後的美麗屋宇,重劃後整齊統一的街道。所有外在看似的美好,隨著義診時貧窮村民的湧入,赤裸地崩塌回歸現實。村內幹事開車家訪,帶領我們深入有需要,卻無法來看診的村民家中。我們踏入重建的漂亮房屋,映入眼簾的卻是無擺設的空蕩房間,與長年臥病不起的老人。政府修建了外在的房屋街道;卻無法修復內在的傷痛與貧窮。PTSD(創傷後症候群)在當地就如慢性病一般,是一種隨處可見的存在。

照顧病人心裡得滿足

在震後重建的「德尼格社區」與「巴塘村落」,我們迅速建立醫療站、行動藥局、動線規劃、組建牙醫設備…等。當所有的醫療,都回歸到最原始的我們。認識彼此的方式,除了問診與理學檢查,便僅能以聽診器靜靜傾聽。在每個呼與吸的吐納間,感受每一下心跳,我深深感受到原來少了冰冷儀器的阻隔,我們能如此地靠近與溫暖。

面對蜂湧而入求診的藏民,當地的領導與翻譯人員,好奇地問我們護理師「那麼多病人,妳們怎麼不累,還笑得出來?」她們回答,「開玩笑!我們是急診室的護理師,早已習慣面對很多病人的緊急狀況!」滿足的笑容在她們臉上,隨著噗哧一笑淡淡地漾開,她們接著說,「因為照顧病人,心裡很滿足,所以不累」。

長久以來,我深感義診在醫療實質面上的侷限性,故除在藥物的給予之外,更著重於使藏民感受到關懷與被愛。看診過程中,往往幾句問診外的簡短關心,便勾動了他們壓抑在心底的傷痛,透過淚水奔放出來。面對過去的傷痛,當下的我們或許因候診病人過多,無法給予長時間深入陪伴。但透過當地關懷同工的接手,我們知道即使義診之後離去,他們也能繼續長期關懷與陪伴。

面對所服務的人群,我們並不希望他們永遠需要我們,因為「服務的目的,是為了離開」。在我們的支持與陪伴下他們成長茁壯,希望他們從原本手心向上的接受者,轉變為手心向下的付出者。期盼有一天,他們不再是被餵養的羊群,而是剛強站立成為牧羊人,甚至去牧養羊群。我們盼望當地也能成為宣教工廠,將主愛流通到每一個需要之地。因為,上帝祝福我們,是要我們成為別人的祝福。面對每一個需要,我們認真地以生命陪伴生命,當他們成長茁壯之時,便是我們告別離去之日,因為我們已經完成使命。「我們,悄然離去;尋找,下一個需要」。

你為何願意回應呼召?

與我們義診長期配搭服事的,是玉樹當地的宣教團隊。一群人放下哈佛碩士、大學教職、喇嘛活佛身份....,因著那份呼召與對靈魂的渴求,將自己埋在青海,種在玉樹。在佛教起源之地,中國最堅硬的土壤上,放下一切埋下了自己。

「你最初如何領受呼召?」 我好奇地問。

「其實你應該問我,為何願意回應呼召?」他這樣回答。

當面對呼召時,困難的並不是領受呼召,最困難的是放下自己,回應呼召。「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約翰福音十二章24節)當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便能忍受任何一種生活。「面對呼召與理想,你願意放下多少?擺上多少?」我的心在思量。

早晨與宣教士上山禱告,望著玉樹最大的結古寺。風中傳來梵語誦經的呢喃,我們在誦經聲中為這地迫切呼求禱告。當地宣教士曾領受異象「結古寺的紅磚牆內,充滿渴望自由的羊群,當主愛來臨,紅牆崩塌,群羊將重獲自由傾巢而出」藏族的五彩旗寫滿了祈禱詞,是他們向佛教偶像的祈求,當風吹動五彩旗時,透露著心中的渴望。我們跟藏民在屬世上站在同一片土地,但在屬靈上卻分屬於不同一片天空。

屬靈上與藏民分屬不同天空

在玉樹遼闊大草原上,宣教士們彈唱著玉樹詩篇,吟唱「一想到玉樹就流淚」。我們唱著唱著,在草原迴盪的歌聲裡,我沒有哭,卻流下了淚。因為我深深感受到,「這世上,有一種淚,名叫為你而流。有一種愛,名叫為你而留。」

我們欣喜企盼聽著宣教士分享,主在這年內所行的奇妙工作。去年的告別並非離別,而是重逢的準備。昔日所灑下的種子,今已開花結果。當年玉樹大地震所撼動的硬土,正慢慢鬆動成柔軟的人心。與長宣配搭的短宣,因有後續的跟進與造就,才有意義與價值;有短宣支持的長宣,在守望與鼓舞陪伴下,走得更加堅毅與穩固。現實中的我們,或許無法如長期宣教士般全然奉獻。但感謝主,讓我們也能有小小的擺上,在這大使命的流中一同有份。
 
一粒麥子,若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
若是死了,便結出許多子粒來。
 
你問,這愛值得嗎?
其實,愛就是不問值不值得。
我們愛,因為神先愛了我們 。
 
青海湖畔,玉樹開花。
玉樹的風,吹阿吹,溫柔而堅定。風,永不止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