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最新文章

2018.03.22 宣教,莫名其妙?!(上)

  • 主題:醫療傳道
  • 期數:302(2014年4月)
  • 作者:張育誠
「莫名其妙」原本的意思是「奇哉、妙哉,無以名之」,就是指一件事情非常奇妙,但卻說不上來。延用到現在卻常常用來表示無法明白的怪事。
 
我在手冊上列了一些問題:身旁的親人都未信主,當然要優先關心?宣教很花錢,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應有效率的使用?跨文化宣教是大使命,每一位基督徒都要參與?傳道優先於醫療,醫療傳道的醫療是形容詞,傳道才是目的?醫療宣教是很特別的經驗,對自己的幫助最大,不應該錯過?
 
這些問題之中,有沒有哪題一定是正確無誤的?這五個問題似乎都有陷阱,雖然有些論點我們常常聽到。這就有點莫名其妙了,一些老生常談的道理,但其實在某些方面有問題。
 
為何宣教?
 
為什麼要宣教?大使命是不是我們宣教的原因?沒錯,那是我們非宣教不可的原因。不過,那是我們去宣教的唯一原因嗎?如果是,我們的天父會不會滿足?如果你的孩子已經大學醫學系畢業,你問他:「為什麼要行醫?」他說:「因為爸爸說的。」你會高興嗎?有些事情可能因為我們還不懂,卻又太重要而非做不可,於是把它變成一個使命來要求。不過,我們是不是只因為被吩咐,所以才去傳福音?遵守吩咐是不是我們傳福音唯一的原因?
 
也許我們會對孩子說,「我想得比你多,知道得比你多,這是為了你好,先照我說的做,你以後就會懂」,要記得這些話的關鍵字是「以後就會懂」,千萬不要讓孩子變成不想要懂。如果我們服事只是因為被吩咐,以至於我們覺得反正是被吩咐的,那就不用懂了,我想,身為父親的上帝會很不滿足。
 
所以,不要讓大使命限制了我們去體貼主的心意,以至於對「莫名其妙」的宣教「莫名其妙」。我們要對宣教有更深的了解,不然我們只會一直停留在開端而已。就如同路加福音五章5節,彼得說:「但依從你的話我就下網」,耶穌沒有在那時呼召彼得,而是一直等到彼得收網後跪下來說:「主阿,離開我,我是個罪人」。這時彼得不再是「依從你的話下網」,而是真知道耶穌是主,他親眼看見上帝的榮耀,知道眼前是上帝的兒子,也明白在聖潔的主面前,自己只是個罪人,於是俯伏在地。這時耶穌知道時候到了,才要彼得跟從他。
 
為何要宣教?大使命是一個標準答案,但還可以更好。
 
何謂宣教?
 
什麼是宣教?我們常常混淆一些詞,這也是中文和英文翻譯上困難的地方。「大使命」是Great Commission,但是英文的使命有另一個詞,即mission,這個字又常被譯作「宣教」。單純來解釋,我們把Great Commission當作「命令」,而mission可以翻作「使命」或「宣教」。Mission是一件要去做的事情,並且是上帝的事情;而commission 是一個命令,要求去做一件事情。
 
Mission是要「宣傳」,還是「宣揚」福音?我曾看過一個招商的廣告招牌,畫了一個人吹喇叭,文案說:「吹吧,這是你可以發揮的舞台。」這就是「宣傳」,你多會吹就吹多少。
 
但什麼是「宣揚」?聖經裡有一處用到這個詞,在彼得前書二章9節:「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宣揚」就是生命的見證,就是被揀選的族類、有君尊的祭司、聖潔的國度和屬神的子民,不管在什麼地方,別人都可以看見的樣子。那就是我們的mission,是上帝給的 mission,所以我們去宣教的時候,不要把分享四律當作所有事情的最後目的,而其他都只變成手段。
 
這時候我們就應該問:「什麼是福音?」如果只有傳講四律是福音;如果我們眼中的福音、宣教,不是去看到上帝對人類勞苦、愁煩、嘆息的回應;如果我們傳福音卻不能夠體會上帝的愛、上帝的心,我們只是去引人入會,希望有更多人進到我們的團體,好讓我們的勢力越來越大,那我們可能並不真的明白加略山上的愛。
 
因此,「醫療」不只是一個傳福音的手段,它同時讓人看見將來的盼望,更是一件「和好」與「修復」的職事。如果說,三一的神讓我們看見宣教的榜樣,那麼面對創造的上帝,我們的回應就是一個管理者;面對復合的主耶穌,我們就是一個 peacemaker(調解人),幫助人修復破損,看到盼望;面對進到人裡面的聖靈保惠師,我們的回應就是讓這一切能夠傳承下去。
 
什麼是我們眼中的宣教,就決定了我們福音的視野有多廣。所以我要問一個新的問題:你覺得宣教不(只)是什麼?有些時候,當一件事情太奧妙了,不容易明白(莫名其妙)」,這時候,了解一件事情「不是」什麼,會更有助於我們貼近這件事情的本質。
 
宣教不應該只是乖乖聽話,我們要從遵守命令,進展到實際從心裡面去回應主,這是忠心良善的管家,因為他真正懂得主人的心。宣教不應該只是獻祭,我們知道「聽命勝於獻祭」;甚至不應該只是聽命,宣教應該是與主同行。宣教不應該只是在形式上順服,應該是以基督的心為心。當我們能夠從獻祭進到聽命,再進到與主同行;當我們能夠從外在的形式,進到順服,再進一步以基督的心為心,我想,宣教的生命所活出來的樣式,就會很不一樣。
 
「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他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 2:5-8)這一段經文其實不只是在談順服,看上下文,它背後在談的是合一。要體會三一神彼此的合一,要以基督的心為心,千萬不要讓順服成為我們回應神的唯一原因。順服很重要,但不是唯一最重要的原因。
 
宣教的心態
 
形式的宣教
 
形式的宣教是只有形式而忽略了實質。捐款可能是一種形式的宣教,如果有人認為那樣已經滿足了義務。或是有人努力參加短宣隊,收集護照上的戳章,好像在世界各地插上自己的旗子,這樣的話,短宣隊也可能變成一種形式的宣教,因為他不是為了神,而是為了和別人比較、為了拿來炫耀。
 
與主同心的宣教
 
什麼是進階的宣教?或許你願意參加宣教禱告會、願意關心各國教會所遭遇的迫害或困難,或者更進一步,你願意有規劃、有責任地參加短宣。什麼意思呢?就是不只努力地擠出一些錢和時間來參加短宣,並引以滿足,而是願意思考什麼是有責任、有長期眼光的短宣,思考如何用短宣的形式來造成長遠的影響;你的焦點不再只有自己,而是開始進到你服事的地方,這就是有責任、有規劃的短宣。
 
與主同心同行的宣教,是以基督的心為心,是在乎神的榮耀而非自己;是願意千萬人得救,而不願一人沉淪。如果我們真能夠體會基督的心,那就是同心的宣教。讓我們一同學習,從在形式上看熱鬧,到能夠看門道,因為看門道才真正能夠以基督的心為心。讓我們能夠一起在乎神的榮耀,並且在乎千萬人的得救。
 
宣教的模式
 
醫療相關人員常常會參加的跨文化宣教模式有哪些?我們簡單來看,有下列幾種:
 
短期醫療型
 
跨文化事奉不一定要跨海外,其實在台灣,有非常多跨文化的朋友就在我們身邊,這裡就是他們的異鄉。以嘉義基督教醫院來說,目前我們有四個跨文化的服事對象,他們信主之後,就願意更進一步地追求,接受神學裝備,有一些人回去成為了傳道人,短宣或短期醫療隊就開始配搭,不只是到那裡義診,也翻譯、導入資源,希望能有更長遠的影響。(待續)
◎2013 CCMM退修會分組時間「海外宣教」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