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最新文章

2018.03.28 台灣烏腳病之父──王金河醫師(上)

  • 主題:醫宣史話
  • 期數:301(2014年3月)
  • 作者:潘稀祺
出生地:台南縣北門鄉
學 歷:日本東京醫科大學
經 歷:省立台南醫院醫生、金河診所院長
行 醫:1944年3月開業~1996年8月5日結束「金河診所」

 

二十多年前,當我還在台南縣學甲的頂洲教會牧會之時,對民間宗教的研究頗為興趣,而北門地區有一間全國最大的廟宇──南鯤身代天府,因此北門嶼也成為我經常出入的地方。當時對於醫療宣教歷史並無深入研究,只知道這是個「烏腳病」流行的地區。也因此錯失了許多可以更瞭解王金河醫生的良機。
 
當我進入新樓醫院工作之後,對於醫療宣教史才開始有較深入的研究。從文獻中才瞭解,原來在這偏遠、沒落的鄉村裡,住著一位如此不平凡的基督徒醫生──王金河醫生,因他及妻子的付出,感動許多人來陪伴可憐的烏腳病人,用血淚走過艱辛的醫療之路。
 
幾年前,筆者在埔里基督教醫院五十週年的慶祝活動中,巧遇王金河醫生,曾有短暫的寒暄、交談。
 
王醫師退休後,他的「金河診所」由台南縣政府接手規劃成「紀念館」,開放讓民眾參觀。2010年暑假期間,我回到太太的娘家探親,並特別走訪王金河醫生的舊診所,恰巧遇到高齡九十幾歲王醫生也回到故居。
 
在金河診所內,受到王醫生及其子女的熱心接待。王醫師則將當場簽名的兩本傳記送給我,並且與我們合影留念。看到高齡的他依舊充滿活力,對人親切、熱忱,內心深受感動,他真誠的笑容著實讓人無法忘懷。
 
台灣的烏腳病之父
 
王金河醫生,受人尊稱為「台灣的烏腳病之父」。1916年4月23日出生於台南縣北門鄉,父親王讚是以捕漁及養殖牡礪為業,並兼營運輸船。
 
王醫生七歲時進入北門公學校。畢業後,在老師的建議下考進台南長榮中學,在三年級時受洗。畢業後與同學共赴日本求學,1941年畢業於日本東京醫科大學。受聘於當地太久保病院擔任外科醫員。1942年與夫人王毛碧梅女士結褵。兩年後,因母親病危,趕回台灣,母親過世後就留在台灣。
 
王醫生於1943年在省立台南醫院外科服務時,一直有教會生活,因此認識基督教芥菜種會的孫理蓮牧師娘,及謝緯醫生,結下他們為烏腳病患服務的因緣。後來,北門鄉有一位老醫生,他在過世之前曾鼓勵王醫生回鄉服務。1944年3月終於回鄉開業「金河診所」,同時也擔任衛生所的醫生及法醫。
 
因為這位醫界前輩的話,原本只想短暫回鄉服務的王金河醫生,卻從此展開他與烏腳病人的不解之緣,再也離不開了,一直到他告老退休。
 
因為愛,他用一生守護鄉里
 
1959年長老教會台南中會幾位牧師前來,商請王醫生協助成立北門佈道會。在佈道會成立數月後,台南神學院的教授到此參訪,發現許多烏腳病(Blackfoot Disease)患者,雙腳潰爛,生蛆發臭,卻無力就醫。
 
有位日籍神學教授法蘭克林曾說:「如果耶穌生在台灣,祂一定會先到北門醫治這群人」。
 
王醫生選擇在經濟、物質資源都缺乏的故鄉行醫,而且還得面對許多連家人都鄙棄的烏腳病人,也許別人笑他「憨」,但為了回應上帝的愛與恩典,他卻「甘願作憨人」。他一生對家鄉的貢獻有:
 
一、為烏腳病「免費診所」盡心盡力
 
要讓貧窮的弟兄分享你所有的;要接待異鄉人。」(羅12:13)
 
捨棄城市行醫的高收入,回到偏遠落後的北門,只為回饋鄉里。王醫生除了忙著自己的診所看病外,1960年芥菜種會在金河診所的旁邊,成立了烏腳病的免費診所「憐憫之門」,也是由王醫生出力,芥菜種會出錢,並接受各界捐款及物資援助。南投的謝緯醫生則是每週四來北門鄉一趟,為病患動手術。
 
免費診所最高紀錄曾收容八十多人,病患大多來自北門、學甲、義竹、布袋及下營一帶。
 
王醫生可說是「校長兼打鐘」,不但為烏腳病人看診,還要安慰他們憂傷的心靈,醫生娘則要負責患者們的三餐及生活問題。夫婦願意捨棄己身可以享受富裕生活的機會,而選擇和貧苦者在一起,燃燒自己,照亮需要的人,誠如羅馬書十二章15節所說:「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
 
二、踏入政壇,為民喉舌
 
王醫生在故鄉行醫,守護居民的健康,在眾望所歸的推舉下,被選為第一屆北門鄉長,之後又連續擔任了兩屆的縣議員及農會理事。年輕有為的他滿懷服務鄉里的理想與抱負,擔任許多的職務,為民喉舌。
 
但是義人總是容易遭嫉妒的,就在他擔任縣議員時,因為派系的爭鬥,而被誣陷入獄,雖然只關了二十三天,而此冤也在三、四年後獲得平反了。這場牢獄之災讓他對政治灰心,出獄後的王金河醫生從此專心行醫,將大部分的心思放在對病患的關懷上。
 
「醫者父母心」的醫界典範
 
耶穌對他說:『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倣,就是要愛人如己。這兩條誡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太22:37-40)
 
王醫生是個敬畏上帝的人,他秉持著聖經「愛人如己」的教導,將每位患者都當成自己的親友般關懷、照顧。烏腳病患者的苦,他最瞭解,他如父親般地不離不棄,他的行醫心志與精神真是醫界的美好典範。
 
一、讀聖經、唱聖詩、禱告撫慰患者的心靈
 
雨果:「信仰,是人們所必需的。什麽也不信的人不會有幸福。」
 
1960年6月16日「北門嶼基督長老教會」設立。1962年10月10日禮拜堂落成,舉行獻堂儀式。在民間宗教興盛的北門地區,要邀請居民走入教會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是對於無依無靠的烏腳病人而言,禮拜中寧靜的氛圍,聖經的話語、詩歌、禱告一次次地撫慰著他們無助、憂傷的心靈,讓他們的生命有盼望。
 
雅各書五章13節:「你們中間有受苦的呢,他就該禱告;有喜樂的呢,他就該歌頌。
 
烏腳病患者的腳趾或手指進入壞疽期,有些患部會腫脹,然後縮小,內部有水腫液體,很臭,比樹上的死貓還要臭,傷口如果不消毒會生蛆蟲,蟲一蠕動,就會令人疼痛難耐,寢食難安。
 
王醫生及醫護人員用心照顧患者,細心地挑出患者骨肉內所長的蛆蟲而面不改色。身為醫生,卻經常背著行動不便的患者去換藥、作禮拜。醫生娘王毛碧梅女士則每天免費為貧困患者準備三餐飲食。夫妻倆一起為了這些病患忙進忙出,帶領患者唱聖詩、禱告,減緩身體、心理的痛苦。
 
英國宣教師訪問烏腳病房,聽完病患的詩歌後說:「走遍全球,這群眼瞎的、缺手缺腳的人所唱的音符,是全世界最美的音符」,(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