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最新文章

2018.04.02 馬偕醫院危機中的舵手──吳再成院長

  • 主題:醫宣史話
  • 期數:350(2018年4月)
  • 作者:潘稀祺

▲馬偕醫院榮譽院長吳再成

名 字:吳再成
出生地:屏東縣潮州鎮
學 歷:台大醫學院醫學系畢業
經 歷:前馬偕紀念醫院院長、榮譽院長
照 片:潘稀祺牧師翻攝,馬偕紀念醫院提供 


(作者序言)第一次見到吳再成院長是在1982年,當年的我剛從台灣神學院宗教教育系畢業,8月進入馬偕醫院院牧部服事。2017年8月15日欣逢台東馬偕醫院設院30週年院慶,很高興能邀請老院長蒞臨台東-來到這所由他親手規劃的醫院。事隔35年,真是令人百感交集……。

而他的一句箴言最讓我感動:「能在醫院治療一個病人,就減少一個家庭的遺憾!」

 
吳再成醫師,1927年1月29日出生於屏東縣潮洲鎮,畢業於台大醫學院醫學系,1951年進入馬偕醫院,1957年擔任心臟內科主任。1958年至1960年獲得中英獎學金 (Sino-British fellowship)遠赴英國專攻心臟內科。1967年至1970年赴美進修心臟血管疾病及加護病房診治,考取「美國外國畢業醫師執照」。

1972年升任為馬偕醫務副院長,1976年元旦擔任代理院長,7月13日正式擔任院長。一直到1992年2月底正式卸下職務,完成十六年的院長重任。之後又獲得董事會的肯定,特聘為「榮譽院長」。

吳醫師在擔任院長任內,對馬偕醫院有以下六項的重要貢獻:

一、創新時代,馬偕起飛

1975年馬偕醫院正值舊院舍及各項設備極需更新之際,卻發生一批高階主管及醫護人員因故集體離職的事件,讓醫院面臨重大的經營危機。吳院長臨危受命,他毅然決然地擔負起醫院重建、再造的艱辛使命。吳院長在十六年任內,憑著堅定的信仰、極大的信心與堅決的毅力,在危機中一步步向前邁進,逐一完成第一、二期醫療行政大樓、淡水醫療大樓。

吳院長也陸續設立許多新部門:新生兒加護病房、癌症專科、語言聽力中心、血液透析室、核子醫學中心、復健科、職能治療科、開辦初步防癌門診等醫療業務,使馬偕醫院的規模日益茁壯,服務人次逐漸增多,成為社會大眾所信賴的基督教醫院。


▲1976年吳院長(中)接任馬偕醫院院長,(左一)為羅慧夫前院長。

二、關懷病人,全人醫治

在繁忙都市生活的壓力下,許多人遇到身心挫折之時,常常因為缺法支持系統而不知所措,導致心裡憂苦、煩惱,生活失去盼望,甚至產生絕望之心。

吳院長正視這個社會問題,於1979年輔導「馬偕生命線」向台北市政府社會局立案,改名為「台北生命線」,促其獨立發展,以爭取更多社會資源的支持。

另外,也強化馬偕協談中心的陣容,併入「基督教台北家庭協談中心」以擴展服務,並設立「馬偕平安線」,關懷病人的身、心、靈健康,成為最早投入自殺防治的醫療團體。


▲1979年吳院長於雙連教會主持馬偕平安線開線典禮。

三、照顧弱勢,設基金會

吳院長籌設三個基金會,目的是為了照顧弱勢團體,使病患的家庭不會遭受經濟上的壓力,疾病能得到妥善的治療。

健保尚未開辦以前,燒燙傷是兒童常見的意外,其醫療費用並非一般家庭所能負擔的,有些病患會在缺乏社會資源的資助下自動出院,或是轉求其他民間的治療方式。

為了這些兒童的照護,1988年11月馬偕紀念醫院與中國美生總會慈壇社,共同發起成立「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兒童燙傷基金會」,以令人印象深刻且容易朗朗上口的「沖脫泡蓋送」五字口訣,讓民眾皆能迅速地緊急處理燒燙傷病人,減緩病人的痛楚。

1990年12月成立「中華民國安寧照顧基金會」,奠定台灣在全球安寧療護工作上的地位,深受外界的肯定。

1991年成立「中華民國早產兒基金會」,幫助當年在無全民健保的時代,身陷早產兒醫療重擔的家庭,此事工獲得社會廣大的迴響與認同。

四、關懷偏鄉,設立分院

吳院長在1970年開辦澎湖義診,連續10年之久;1982年起派遣醫師前往蘭嶼從事醫療服務;1983-1984年則開辦台東成功、太麻里、富里等偏遠地區的醫療事工;特別在當時台東的醫療資源非常缺乏,吳院長秉持「哪裡有需要,就到哪裡去」的精神積極奔走協助,促成1987年8月15日馬偕紀念醫院在台東市鯉魚山下設立分院,正式加入台東醫療救護的行列,以基督的愛來守護台東人民的健康。

如今,台東馬偕醫院已成為台東唯一的急、重症醫療區域醫院,承擔起後山地區的醫療重責,使當地民眾之急症可立即就醫,重症不必外送,盡力守護百姓的健康。


▲吳院長(左一)參加馬台東偕醫院30週年感恩禮拜。

五、率領醫護,投入救災

1979年,台北市發生撫遠街爆炸意外,吳院長率領馬偕醫護同仁合作救治,面對到院的重傷病人,秉持「不拒絕收治」的精神,全力投入緊急照護,獲得台灣社會稱許為「最有愛心的醫院」。

1982年,內湖福田煤礦發生災變,台北市緊急動員各級醫院,吳院長率領同仁進入緊急救護待命,並且勇於應變,在苦等不到病人之時,醫院兩名醫師、兩名護士勇敢地親赴礦坑,冒死深入坑道進行搶救,他們的勇敢與愛心,感動了社會各界。

六、引進新技,心肺復甦

1958年吳院長前往英國進修專攻心臟內科,1967年通過美國醫師執照考試,同年赴美再深造心臟血管疾病及研究加護病房之診治。返國後將心肺復甦術的訓練引進台灣,並每年為實習醫師、住院醫師、護理人員開辦CPR訓練課程,成為台灣急重症救護的基礎。

吳院長效法基督愛世人的心,竭盡心力一生貢獻在馬偕醫院,他的腳蹤是何等佳美,正如彼得前書二章21節「你們蒙召原是為此;因基督也為你們受過苦,給你們留下榜樣,叫你們跟隨他的腳蹤行。」我認為吳院長具有以下
四項信仰典範;

一、愛主的心,代代傳承

吳院長是屏東潮州人,第四代虔誠的基督徒。曾祖父—吳著,第一位信主。祖父-吳葛,獻身成為屏東初代的傳道師,父親吳希揚醫師,受教於彰化醫館蘭大衛醫師,學成後回到屏東潮州開業。這代代傳承的信仰使吳院長愛主更深。

申命記第六章6-9節「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話都要記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無論你坐在家裏,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也要繫在手上為記號,戴在額上為經文;又要寫在你房屋的門框上,並你的城門上。」

吳院長在童年、少年時,經常跟隨在父親的身旁,看著父親看病、開刀,也常常看到原住民的病人下山到診所求醫,因為付不起醫藥費,就帶著一大袋芋頭及山產來表達謝意。在這樣的環境耳濡目染薰陶之下,讓他體會到最有機會救人、幫助人的職業就是醫師。這樣深刻的感受讓吳院長立志繼承父親的衣缽,繼續來救治病人。

馬太福音第廿五章40節「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


▲1897年吳院長之父吳希揚醫師(後左)與恩師蘭大衛醫師(前中)合影。

二、禱告的心,得著智慧

吳院長每次遇到困難與挫折時,他就會謙卑的向上帝求助;他殷切的禱告,上帝就賜給他足夠的智慧來解決難題。

箴言第一章7節「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愚妄人藐視智慧和訓誨。

吳院長擔任十六年的院長,在任期內他經歷了很多信心的奇蹟,特別是在第一期、第二期大樓的重建工作,在完全沒有外援或變賣土地的情況下,竟然五、六年的期間就得以完成,這見證了神奇妙的作為。

羅馬書第十二章12節「在指望中要喜樂;在患難中要忍耐;禱告要恆切。


▲1977年吳院長主持馬偕醫院新大樓破土典禮。

三、感恩的心,堅守崗位

盧梭說:「沒有感恩就沒有真正的美德。」

吳院長卸任時說:「感謝上帝,我在工作的四十年間,身體健康,沒有請過一天病假。」上帝呼召摩西在困境中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而吳院長亦像摩西一樣,憑著倚靠上帝而來的信心,帶領馬偕醫院經過風雨而屹立不搖。

哥林多前書第十五章58節「所以,親愛的弟兄姊妹們,你們要站穩,不可動搖。要不辭勞苦地為主工作;因為你們知道,為主工作絕不會是徒然的。

2011年,吳院長在馬偕醫院服務滿六十年,一甲子的服務,全然的奉獻。醫院特別贈予他「特殊貢獻獎」。吳院長真可稱作「台灣醫療的拓荒者」。


▲吳院長帶領重建中的馬偕醫院。

四、謙卑的心,榮耀歸神

馬太福音第十一章29節「我心裏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裏就必得享安息。」

2013年11月,吳院長榮獲全國第23屆「醫療奉獻獎」。這正是實踐馬偕博士所說:「一切都是為基督」的精神。

他將珍貴的獎牌獻給醫院,自己不願居功。他說:「醫治所得的快樂,就是行醫過程最大的快樂!所有的榮耀,應歸給至高的神;所有的榮譽,應該所有馬偕人一起分享,因為憑著一己之力,並無法獲得這些成就。」

吳院長一生心血都奉獻給馬偕醫院,他視病如親,態度親切,並兼顧到家屬,對於獲得醫療奉獻獎與來自各方的讚美,吳再成院長都把榮耀歸於神,他謙虛地說:「要感謝上帝讓我擁有健康的身體,做我該做的事。」

吳院長回憶在馬偕醫院行醫的歲月裡,雖然有許多失敗、傷心、挫折及失望的事,但在他的記憶裏,卻充滿著無數快樂、喜悅的情誼、經驗及教訓。正如使徒保羅的勸勉與教導:「弟兄們,我還有未盡的話:凡是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若有甚麼德行,若有甚麼稱讚,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你們在我身上所學習的,所領受的,所聽見的,所看見的,這些事你們都要去行,賜平安的上帝就必與你們同在。」(腓立比書四章8-9節)


▲吳院長於員工運動會長旗。
 
參考書目
1.馬偕紀念醫院,1980,《創設一百週年紀念冊》,台北:馬偕紀念醫院。
2.馬偕紀念醫院,1985,《創設一百零五週年紀念冊》,台北:馬偕紀念醫院。
3.彰基,1996,《彰基百週年紀念特刊》,彰化:彰化基督教醫院。
4.潘稀祺,2004,《台灣醫療宣教之父--馬雅各醫生傳》,台南:新樓醫院。
5.馬偕紀念醫院,2015,《建院135週年特刊》,台北:馬偕紀念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