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最新文章

2018.06.06 花、東「部落廚房」上線 讓愛離長者更近了

  • 主題:醫療傳道
  • 期數:352(2018年6月)
  • 作者:李人杰整理


在麥子各服務中心為長輩提供送餐服務的過程中,常會碰到一項共通問題,就是送餐的路程拉得很長。所以從第一位領到便當的長者家,到便當送達最後一位長者手中,也需耗費不少時間。因此,設法縮短送餐的距離、確保餐點的營養與口感,就是一項改善服務的挑戰。

麥子在宜蘭縣大同鄉的偏遠地區長照服務計畫中,開設了五間「部落廚房」,就近服務住在各部落的長輩,獲得好評。花蓮與台東也引進這樣的成功經驗,麥子花蓮服務中心運用7-ELEVEN「把愛找回來」的公益募款,與在地的長老教會「督旮薾教會」合作,先在花蓮縣玉里鎮河東走廊的督旮薾(Tokar)部落建置一處「部落廚房」,從去(2017)八月廿九日開始服務。

廚房初期先由「共餐」服務開始,每週二、四、五邀請部落銀髮站或社區的獨居與失能長者圍桌共餐,提供四菜一湯的料理,每次約有二十多位長者一起用餐。麥子接著於十二月十一日起讓廚房拓展為送餐服務的「製餐點」,服務一九三縣道沿途的長者,讓這條原本一趟得跑八十六公里的送餐路線得以縮短。

其實早在前(2016)年十月份起,麥子就著手規劃在一九三縣道上設置一個具小型中央廚房等級的部落廚房,並曾勘查過多個場地,終於找到了督旮薾教會。教會牧師林山院說,他們一直在做長者照顧服務,並朝「共耕共食」的目標邁進,正當為著專業人員與經費所苦時,麥子主動投石洽談建置部落廚房,他忍不住高喊「讚美主!感謝主!」時機來得十分恰巧,雙方構想更是一拍即合。

「督旮薾」當地由督旮薾、高寮兩個部落組成,原住民佔半數人口,因青壯年外移嚴重,有43%的居民為年長者。在與督旮薾教會順利達成共識後,麥子便於去(2017)年四月著手規劃設計及進行修繕。為確保在地的環境品質,避免對附近的農田造成污染,部落廚房在油煙與廢水的排放上,都符合高標的環保要求。

在後山的另一個角落,台東縣鹿野鄉的部落廚房也從去年十一月廿八日開始服務,先由每週二、四的共餐做起,進而成為基金會台東服務中心在縱谷送餐路線的第三個製餐點,製作約六十個送餐便當,供應鹿野鄉及延平鄉的長者。在此之前,這些便當得由隔壁關山鎮的製餐點出餐,鹿野「部落廚房」啟用後則可縮短半小時的路程,令便當的鮮度及熱度更加穩定,讓愛離長者更近了。

兩間廚房都由麥子的營養師黃惠琳督餐,設計結合營養與當地口味的菜單,並優先運用在地食材,再由兩地具中餐丙級烹飪證照的廚師掌廚,烹調出具有阿美族和客家特色的佳餚。廚師們也會回報長者用餐的情形,作為設計下一份菜單時的參考。

一粒麥子基金會董事長呂信雄在鹿野「部落廚房」啟用的致詞時提到:「一個人吃飯很孤單,很多人吃飯有樂趣。」他感謝7-ELEVEN公益勸募與捐款人幫忙,讓麥子有機會為長者效力。

基金會在督旮薾與鹿野兩處還連結了「送餐便利屋」這項加強版服務,讓長者生活中如換燈泡、外出就醫、挪動家具等自己一個人不方便的事情,也能找到好幫手。麥子期盼藉由整合性的服務,不僅讓無力備餐的獨居、失能長輩好好吃飯,也能降低長者獨自在家時可能的潛在風險。

麥子為長者提供的餐點,除了營養之外,還包括了有溫度的陪伴。
◎轉載自《一粒麥子東基公益雙月刊》NO.125,2018年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