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最新文章

2018.06.06 台灣護理宣教先驅──巴克禮夫人:伊莉莎白

  • 主題:醫宣史話
  • 期數:352(2018年6月)
  • 作者:潘稀祺

漢 名:伊莉莎白(Miss Elisabeth A.Turner,1858-1909)
出生地:蘇格蘭
學 歷:前往美國進修護理
經 歷:蘇格蘭接受護理訓練
在台期間:1893~1909(逝世於上海)

 
耶穌說:我是好的牧者,好的牧者為了羊捨棄生命,....」台南神學校的教師宿舍裡,傳來陣陣唱詩歌、讀聖經的聲音。

仔細一瞧,怎麼是一位金髮女孩在帶領的呢?這人是誰呀?

原來,她就是巴克禮牧師的夫人,她特別關心新樓醫院的工作人員,以及在宣教師家中擔任傭人們的信仰生活,於是在忙碌的工作之餘,仍借用台南神學校的教師宿舍,來舉行夜間聚會,開設佈道所(這是台南東門巴克禮紀念教會的前身)。她是位白衣天使,不但守護台灣人的身體健康,更重視靈性上的培養。

巴克禮牧師是台南神學院創辦人、在台服事主的時間最久,達六十年;可算是十九世紀末英國在台宣教師之首位。他本有獨身主義的打算,後來因為妹妹的再三鼓勵,他才改變初衷,而於1892年11月8日與一位蘇格蘭護士締結一生的婚約。結婚式由Rev. George H. Knight牧師主持,他是新娘的表兄,擔任蘇格蘭國立聖經協會之總幹事。

伊莉莎白(Miss Elisabeth A.Turner,1858-1909)就是巴克禮夫人。她出生於1858年6月23日;在家庭中她和兩個兄長、四個姊妹受到早年守寡母親的養育。她曾在蘇格蘭接受護理訓練,成為一位合格的護士,也曾到美國向Weir Mitchell學習護理技術。婚後,於1893年2月15日隨著巴博士來台宣教。兩人同心事奉,讓醫療和宣教的服務精神匯集於一身,使早期福爾摩沙百姓認識基督,也獲得肉體病痛的舒解。

為了讓英國基督徒瞭解福爾摩沙傳福音事工的情況,她拍製許多幻燈片帶回英國,鼓勵他們關心台灣的宣教工作。她並著作一小冊「從遙遠的福爾摩沙寄信給青少年朋友,Letter from Far Formosa--To Boy and Girls」,使英國教會的青少年認識台灣,及激發他們獻身海外宣教的心志。

她與巴牧師除了在台灣西部平原傳遞福音的信息,也曾兩次(1901年、1905年)不惜體力和時間的耗損,遠征路途顛簸的東部海岸山脈宣教。儘管自己經常有頭痛之疾纏身,但她愛基督甚於己命,很少為自己打算。

1908年,巴博士夫婦回國休假時,巴夫人身體欠安,體檢後被通知需要大手術。首次的手術進行順利,隔年2月醫生囑咐她再次接受手術後,體力稍微好,她仍然希望把握生命最後階段繼續服事,而不願留在英國休養。

他們回程改走陸路,經西伯利亞到達東北,他們抵達瀋陽時,巴夫人身體突然發生癱瘓不良於行,必須儘速趕到上海尋求名醫治療。6月5日做了腦部開刀後,有5週之久不省人事,直到7月11日下午7時30分安然離世,享年51歲;隔天(星期一)遺體葬於上海外國公墓,由Rev. G. H.Bondfield牧師主持安葬式。

巴牧師夫婦17年同心同行的宣教生涯暫告結束,而巴牧師懷著對巴師母永遠的思念,獨自返回台灣府城,繼續走他佳美的宣教腳步,盡忠到底。

小塞涅卡:「內容充實的生命就是長久的生命。我們要以行為而不是以時間來衡量生命。」

生命不在乎長短,要緊的是:有沒有將自己的恩賜,發揮出最大的價值與貢獻。

巴夫人一生的典範甚多,提出四項讓後輩學習:

一、火熱心服事主

羅馬書十二章11節「殷勤,不可懶惰;要心裡火熱,常常服事主。

以弗所書六章7節「甘心事奉,好像服事主,不像服事人。

巴夫人從少年的時候就常常榮耀主基督的名;常常去醫館探訪病人,讀聖經給他們聽;在英國也常常幫助宣道會的事工。

她所做的服事,誠如加爾文所說:「只為榮耀上帝,拉丁文Soli Deo Gloria。」

哥林多後書四章15節「凡事都是為你們,好叫恩惠因人多越發加增,感謝格外顯多,以致榮耀歸與上帝。

二、看重丈夫服事

阿摩司書三章3節「二人若不同心,豈能同行呢?

1893年2月15日有宣教熱心的她隨著巴牧師來到台灣,兩人同心事奉。她發揮護理的專才,也要緊傳福音的事工,將兩者結合,帶給病人極大的安慰。

使徒行傳一章8節「但聖靈臨到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馬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

她常常頭痛仍不介意為主作工,雖然如此仍常常和巴牧師到各地去巡視教會,就算後山路途難行,為了福音,她忍耐、不退縮、愛基督甚於己命,是第一位到台東的宣教師夫人。

她看重服事,誠如馬偕所說:「一切都為基督。All For Christ。」



三、憐憫人的心腸

雨果說:「人間如果沒有愛,太陽也會死。」

紀伯倫說:「工作,是愛的具體化。」

巴夫人克服身體的困難到美國,與一位出名的醫生學習照顧病人的護理技術,她到各地教會不是欣賞風景,不是閒閒無事,不是專顧自己。上午在禮拜堂前發藥給病人;下午到各地探訪病人。若聽到有人生病嚴重,她就常常去探視,用盡方法來醫治他們。她有時頭很痛,躺在床上休息,但聽到有人傷勢嚴重,就馬上去救治,忘記自己的疼痛。她所照顧的人,病情若嚴重她就裝作嬌巧,面帶微笑,房內排設美觀,使病人不覺症狀是危險的,心裏充滿歡喜,病情較容易好起來。她也很會照顧傳道人員,無論台灣人、英國人,都相同的心款待。看著貧窮的人,就暗中幫助他們。

以賽亞書五十八章10節「你心若向飢餓的人發憐憫,使困苦的人得滿足,你的光就必在黑暗中發現;你的幽暗必變如正午。

四、善於傳揚福音

以賽亞書六十一章1節「主耶和華的靈在我身上;因為耶和華用膏膏我,叫我傳好信息給謙卑的人,差遣我醫好傷心的人,報告被擄的得釋放,被囚的出監牢。

她喜歡攝影,拍攝許多的照片,且使用幻燈機。在台灣、英國用她和巴牧師所到之處所拍的照片,做成幻燈片來傳揚福音。

她若回去英國休假,就會到各教會或主日學演講,將台灣教會消息介紹給當地的人聽。

巴夫人一生為主用,所付出的真心,讓人感動,她把最精華的人生歲月奉獻給福爾摩沙的百姓。她一切所行,誠如啟示錄十四章13節「我聽見從天上有聲音說:『你要寫下:從今以後,在主裡面而死的人有福了!』聖靈說:『是的!他們息了自己的勞苦,做工的果效也隨著他們。』」


1.巴夫人訪問東部教會(潘稀祺水彩畫)
2.台南神學院
3.台南新樓醫院


參考文獻
1.高金聲,1909年10月,<巴牧師娘的小傳>,《台南教會報》,第295卷,頁80-81。
2.詹正義,1976年,《巴克禮博士與臺灣》,台北:長青文化公司。
3.楊士養,1989年,《信仰偉人列傳》,台南:人光出版社。
4.潘稀祺,2003年,《為愛航向福爾摩沙》,台南:人光出版社。
5.圖片:潘稀祺翻拍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