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最新文章

2018.07.02 赴日醫療先鋒赫本醫師

  • 主題:醫宣史話
  • 期數:353(2018年7月)
  • 作者:魏外揚
▲赫本醫師 ▲赫本編撰的日英字典 ▲赫本故居的說明牌


來自美國的醫療宣教士在東亞宣教史上,披荊斬棘,功不可沒。打開中國醫療門戶的是耶魯大學畢業的伯駕醫師(Dr. Peter Parker,1804-1888),打開日本醫療門戶的是賓州大學畢業的赫本醫師(Dr. James Hepburn,1815-1911)。2017年,美國賓州歷史委員會在赫本醫師出生的房屋前豎立一面紀念牌,將他一生的事蹟歸納為:「十九世紀後期前往日本的醫師、長老會宣教士,他創制了著名的赫本拼音法,將日文羅馬拼音化。赫本出版第一本日英字典,將聖經譯為日文,將西醫引進日本,創辦明治學院大學。這一切都有助於打開日本門戶,促進日本與西方的交流。」一位醫療宣教士能做那麼多大事,真令人佩服。

祖先來自蘇格蘭的赫本,1815年生於賓州米爾頓(Milton),先後畢業於普林斯敦大學及賓州大學醫學院。1840年3月,赫本夫婦從波士頓出發,7月抵達新加坡,途中經歷赫本夫人流產之悲痛事件。鴉片戰爭後,他們轉往廈門,但由於健康危機,不得不回美國休養。1846年3月回到美國後,赫本在紐約開業,幾年下來業績傲人,名利雙收,但由於工作過勞,加上連續有三個孩子因病夭折離世,令他痛苦不堪,心中極度渴望脫離這樣的生活。

 1859年,赫本夫婦接受美國長老會差派,成為該會赴日本的第一位宣教士。他們在神奈川(今橫濱)租下一間破舊的寺廟,開始了在日本33年的宣教生涯。這裡的生活雖遠不如紐約繁華便利,這裡的民眾對西方人也並不友善,但是赫本自覺走在上帝為他揀選的道路上,心中充滿感恩,日子過得充實。不久,美國其他教會派來的宣教士也紛紛到達,他們不分彼此、互相成全,一起奠定日本教會的基礎。其中,美國歸正教會的巴拉(John Craig Ballagh,1842-1920)與鮑留雲(Samuel Robbins Brown,1810-1880),他們與赫本的關係極為良好,在創辦學校、翻譯聖經、建立教會等方面,都密切配搭,因而留下卓著的貢獻。

以創辦學校為例,赫本在家中的私塾辦得相當成功,許多日本名人,如總理大臣、日本銀行總裁高橋是清,外交部長、駐英公使林董,三井物產創辦人益田孝等,孩童時都曾在這所私塾學習。赫本後來因為專心翻譯聖經,就將私塾交由巴拉接辦,並對巴拉給予高度的評價。至於鮑留雲在橫濱創辦的神學私塾,後來併入東京的神學院,最後又併入明治學院,這些也都是各宗派合作辦學的見證。1886年,明治學院成立,赫本出任首任院長,第二年宏偉的校舍落成,其中學生宿舍命名「赫本樓」,藉以感謝赫本在醫療、教育、聖經、語文等全方位宣教的影響與貢獻。今日明治學院大學的校史,上溯至1863年赫本醫師的家庭私塾。

台灣醫療前輩,如烏腳病之父王金河,曾就讀於明治學院中學部,被譽為台灣公共衛生之父的陳拱北也是明治學院的校友,他們對台灣醫療的貢獻都是有目共睹的。至於台灣長老教會的前輩牧長中,也有多人赴日本就讀明志學院神學部,如潘道榮、郭馬西、楊士養、吳天命、李承鰲、張明道、劉振芳等都是,可見這所學校培養不少台灣的人才。

在日本停留33年後,1892年秋天,將近八十高齡的赫本醫師向日本告別。在明治學院舉行的送別會上,赫本說出感人的心聲:「我真的很感謝神,讓我在這33年來,在這個國家裡停留,用盡我的一生幫助日本人。我要回到我的祖國去了,我的工作已經結束。我會在我的祖國休息一段時間,然後去天國見我父母。我們夫婦在世的日子沒有幾年了,但我們永遠都不會忘記日本。」上帝恩待赫本夫婦,他們都足享長壽,赫本師母活到1906年88歲,赫本醫師活到1911年98歲,他們的名字也永遠留在日本歷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