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最新文章

2019.01.29 基督的雙手──羅慧夫醫師的醫療與信心

  • 主題:醫與信的對話
  • 期數:360(2019年2月)
  • 作者:周恬弘
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紐倫堡一座教堂遭到轟炸,幾乎全毀,唯有一座基督雕像仍然完好,只是基督的雙手不見了。戰後教堂重建,一位藝術家受邀為基督雕像重建雙手。雕塑家試了又試,卻總是無法塑回基督的手。最後他在雕像的底座寫下一行字:「祂身上沒有雙手,但有你們的手。」(He has no hands but yours)」

在《愛,補人間殘缺:羅慧夫台灣行醫四十年[1]》這本傳記的自序中,羅慧夫醫師用上述的典故,見證說:「我曾使用我的雙手,試著在愛中治癒別人殘破的心、靈和身體。」

羅慧夫醫師(Dr. Samuel Noordhoff)是美國歸正教會的宣教師,1959年到1999年在台灣服務整整40年,先是在馬偕醫院,之後在長庚醫院從事醫療工作,一生致力於唇顎裂的修補診療,醫治超過7000名的唇顎裂患者。他在長庚醫院成立「顱顏中心」,集結專精科別與專業同仁為病人提供整全的療護,也捐助設立「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協助貧困患者得到完整的治療、推廣唇顎裂社會教育,並多次與顱顏醫療團隊,到巴拿馬、肯亞、坦尚尼亞、南非、越南、柬埔寨及菲律賓等國家,提供顱顏殘缺整形義診,長期耕耘的成就使得他榮獲國際整形外科界的最高榮譽「麥林尼克獎」、台灣立法院厚生會的「全國醫療奉獻獎」,以及李登輝總統頒贈紫色大綬景星勳章。羅醫師在去年底12月3日安息主懷,留給我們許多寶貴的醫療與信心見證。
 
羅慧夫醫師:把愛與希望帶給病人是醫護人員的天職,這是治療的一部分
 
羅慧夫醫師一生的臨床醫療工作中,有四個核心價值在長期引領他,使他成為良醫的典範。

以病人為重:羅醫師曾說:醫院裡最重要的是病人,病人是醫療人員存在的理由;而醫師的責任就是把病人照顧好,以最有效率的方法符合病人的需求,但醫療照顧的是上帝創造的寶貴生命,不是一般商品,必須以神聖的態度去看待。

他認為一個好醫師應該設身處地為病人著想,而不是考量自己的利害。醫療難免遇到併發症或過失,醫師有時可以消極處理並加以掩蓋,但受損的是病人。羅醫師會鼓勵並協助坦誠面對意外結果並全力補救的醫師同事,並且稱讚他們,因為他們關切病人的利益勝過自己的面子。

羅慧夫醫師不僅照顧在他面前的病人,也關心出院後的病人,很重視長期追蹤病人的情況,確定病人有按照醫囑去接受各種相關專業協助,若病人有需要,他會立刻安排或轉診請專家為病人做後續診療,直到病人有滿意的結果。

不斷精進:羅慧夫醫師確信要給病人最好的診療品質,醫療一定要分科與專精化,才能夠作到最好。醫師必須不斷檢討、挑戰自己,了解自己哪裡做得不夠好,永遠處於學習狀態,藉著審視病歷,發現還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

羅醫師認為醫師之間要有良性競爭,彼此激勵求進步。他有許多學生,且鼓勵學生超越自己,並將自己放到學生之間,與學生競爭更好的醫術,不以身為老師而自滿。

無私與分享:醫療要做到以病人的利益優先、分科與專精化,每位醫師都要有無私分享的精神,只治療自己最專長領域的病人,自己不擅長的病症一定要轉由其他專精的醫師診療。羅醫師常將病人轉給學有專長的後輩醫師,並告訴病人該醫師是此領域最厲害的醫師;讓他最生氣的是看到醫師為病人執行自己不擅長的手術。

羅慧夫醫師為台灣培育了許多整形外科界的菁英,送他們到世界各地頂尖機構受訓,帶回最好的醫療技術,相信他們可以發光發熱。他曾表示,在台行醫40年最大的回饋就是看到學生個個事業有成。他也強調台灣醫界有責任與國際社群分享我們努力的成果,讓全世界各地的病人受惠。

給病人愛與希望:羅慧夫醫師相信,愛與健康有密切的關係,給病人愛和希望是醫護人員的天職,病人可以從醫者的作為中看到耶穌基督的愛。他提醒醫師在治病之外也該關照患者的心理負擔,才能真正為病人解決問題,因為醫師看的不只是傷口和疾病,還有病人心靈裡看不見的痛處。

羅慧夫醫師自己曾罹患疑似漸凍人症的重病,前往美國著名的醫療機構梅約診所(Mayo Clinic)就醫,後來也每年回梅約追蹤。他分享身為病人在梅約就醫的經驗,非常感動主治醫師對他的照顧,因為醫師把他當成一個人,真心關心他,給他治癒的希望,使他對醫療處理充滿信心。這次當病人的經歷讓羅醫師深深體認到:我們一定要尊重病人,不要把他們看成是一具「病體」或一串病歷號碼,而是有感覺、需要關愛的「人」,時時思考還有甚麼是我們可以做的,有甚麼方法可以讓他的人生改變?

羅醫師治療過好幾千位的唇顎裂病童,讓病家深深感激。然而他認為病家感謝他,其實不是因為他很會開刀,而是當倉惶無助的父母抱著新生兒來時,他所帶給他們的安慰與保證;他也努力讓孩子覺得自己很有價值,並看重自己。羅醫師認為這是醫療的獨特價值所在,醫療確實改變了某些人的生命,這些曾經歷苦難的孩童,長大後會變得更特別、更有愛心,因此讓他更加肯定與樂愛自己的醫療工作。
 
羅慧夫醫師:神是無所不能的,但我們必須心懷謙卑地接受祂所為我們安排的
 
羅慧夫醫師不僅醫術精湛,在臨床與醫療領導管理都受到極高的推崇與敬仰,他對上帝的信心,則是極不平凡的生命見證,更是他臨床醫療服事的力量源頭。

上帝的看顧與完全的掌管:羅醫師成長於農村的基督教家庭,農作的天氣依賴上帝決定,讓他們真心相信,世界的一切都掌握在神的手中;禱告是他們仰望上帝恩典,了解上帝心意的關鍵管道,成為生活重要的一部分。羅醫師在醫療工作上也同樣重視禱告,他的學生陳昱瑞醫師提到,羅醫師曾特別提醒他每天清晨要撥出一段時間靜心禱告,與神溝通。

羅慧夫醫師在剛被診斷罹患疑似漸凍人症,完全不知道未來會如何,生命處於最危難、惶恐無助的時刻,信仰引導他放聲高歌,唱出對上帝的頌讚,夾雜淚水的歌聲逐漸讓他得到平靜與釋放,去面對困難的處境,讓他知道唯一能做的就是全然倚靠上帝的看顧。此外,來自家人與世界各地朋友的祈求將他「浸在禱告中」,讓他得到從神而來的力量與安慰。雖然真正的病因仍然不明,但後來症狀沒有繼續惡化,逐漸恢復,他心裡很明白,祂能得到醫治,完全是上帝的恩典。

上帝的愛與美好旨意:羅醫師說無論我們經歷的處境是好是壞,上帝的心意絕對是好的,因為祂愛每一個人。在醫療工作上,雖然看到病痛,卻也每天經歷治療的奇蹟。他相信世間所有的一切都來自上帝的愛,能拿手術刀治療病人是上帝的恩典,為要實現神的愛;醫師也不要忘記為病人禱告,用愛心禱告時,便是參與在上帝的旨意中。

羅醫師每天接觸先天缺陷的病童,他自己也有一個孫子罹患先天的血管瘤畸形,視力因此受到影響,別人可能認為這些是上帝所開的玩笑。但他確信上帝從不在人身上開玩笑。任何事都有上帝的美意,只是我們一時並不明白;要以人之有限,去明白上帝的無窮是不可能的,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順服與交託,全心靠主而行,然後耐心等候。

順從上帝的計畫與帶領:基於堅信神對我們的終極目的是出於愛且是美好的,羅醫師在大小事上,都順從祂的引領,尤其在面對人生重大抉擇與考驗時,包括來台灣服務、接任馬偕醫院院長、轉任長庚醫院、面對不明重症等,羅醫師都是用這樣的態度。每次當他在思索該往哪裡走的時候,他都是透過禱告、讀經,去尋求上帝的旨意。他說:「當你的心裡有平安和喜樂湧現,就會知道這是天父要你去做的。」

許多人認為羅醫師來到台灣服務與生活是很大的犧牲,可是他從不認為這麼做有任何的犧牲,他說:「這是上帝要我們做的,還有甚麼比順服上帝的旨意,知道祂帶領著你的生命,隨時看顧你,還來得幸福呢?」

羅慧夫醫師順服上帝帶領成為忠心僕人,使台灣眾多病人與醫療發展得到祝福。羅醫師說,充滿愛的心與雙手能夠真正修補人間的殘缺,上帝給我們一個看似不完美的世界,祂的心意是要給我們機會用雙手去彌補。誠然,在人的眼中,病痛、缺陷與社會各種問題都不是完美的,但上帝透過我們與祂一起完成美善的心意。我們的雙手就是神要使用的手!
 
[1] 梁玉芳著,《愛,補人間殘缺:羅慧夫台灣行醫四十年》,天下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