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最新文章

2019.03.07 心累,身累,如何恢復?

  • 主題:本月主題
  • 期數:361(2019年3月)
  • 作者:顧浩然
「一位男士癱坐在我對面的沙發椅上,感覺到一種難以言喻的悶與沮喪…」。在我的實務工作上,常常會聽到很多的朋友提到工作量大、負荷重、和家人關係很緊張…,導致自己感受到很大的壓力,身心俱疲。

仔細探究之下,發現,很多人都不知道要如何調適自己的狀態,長期忽略了自己的生理、心理及心靈上的需要。例如:因為一直被工作進度、被長官交代的事情追著跑,三餐唏哩呼嚕地隨便吃;下了班繼續把公事帶回家,犧牲了和家人、伴侶、孩子的相處時間,然後引起家人的抱怨,自己也覺得委屈、自責、生氣…。

漸漸地,連平常可以讓自己放鬆的一些興趣也忽略不做…,久而久之,導致「身、心、靈」的失衡,變得脾氣暴躁、心情煩悶,嚴重者,甚至因此而出現憂鬰症狀,落得必須看診所或尋求專業的協助。

所謂「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壓力,自然也是日積月累所形成的。反映在外的身心的疲累或壓力,其實都與我們內在有關。什麼意思呢?好比說,我們面對工作上長官的要求、與家人相處上的衝突時,可能因為討好,而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或心情。

面對工作量的負荷,我們因為對自己的角色或身分的期待,或者別人對我們身分及角色的期待,於是告訴自己要去滿足自己或他人的期待;而一旦被指責或覺得沒做好,就否定自己,覺得自己「很糟糕」;我們可能很渴望他人的認可、可能很渴望自由、公平…,但卻沒辦法被滿足。這些種種的不順遂,讓我們甚至因此而覺得自己沒有價值、不重要、不值得被愛。

理智上,我們都知道做好自我照顧的重要,也都知道要吃得正常、吃得營養,要正常入睡、要適當運動、要有健康的休閒活動…等,但是,懂是一回事,做不做得到又是一回事。

何以我們都懂,但卻做不到?說穿了,這往往是緣自於生存的焦慮與生存的壓力。因為,如果我們不能比別人更努力、做得更好,往往就可能面臨被淘汰的威脅。

於是,我們期待自己要做到一定的成績,別人也期待我們要做到他們想要的,某些角色應該有的樣貌或成果,漸漸地,我們就在不自覺中,把「自我照顧」這件事,在優先順序上就被我們自己擱在後頭了。

給自己一些容許與接納

在要恢復疲累的身心及緩解壓力之前,首先重要的是,要給自己一些容許,也給自己一些接納。

容許什麼?容許自己做得不完美。
接納什麼?接納自己已經盡力了。


聖經故事提到, 神所賜予每個人的能力都有所不同,有人三十兩、有人一百兩,不論是三十兩或一百兩,如果我們都做到了 神所給我們的恩賜,那就是滿分。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過於從別人的眼光來要求自己,凡事都要做到最好。問題是:什麼是最好?是我們的標準?還是他人的標準?

換言之,因為比較心或得失心,讓我們很容易在覺得做不好,或被人評價、指責時,而因此感到自責或自我否定。

為了滿足別人的期待,我們愈發地用力做事,努力地要求自己一定要完成它,卻又忽略了自己有休息、放鬆、補充營養的需要,忽略了適時地給予自己一些鼓勵。久而久之,就像橡皮筋一樣,不斷地被拉扯,最後導致彈性疲乏,直至壓力爆表、整個人都癱了。
 
從身心俱疲中復原
 
如何從身心俱疲、壓力爆表的景況中復原,我們可以先檢視自己以下幾個問題:

我們居住的環境如何?空氣流 通嗎?光線明亮嗎?
我們都吃些什麼?
我們都跟哪些人互動或聯結?
我們是否允許自己看些什麼?
是否有給予自己一些想像或夢 想?
我們對自己的身體感覺如何?
我們的想法如何?
是否只是允許自己去尋找「對  的方式」,而不是去尋找「合 適自己的方式」?
是否允許自己去運用創造力?

 
除了上述幾個關於生理、思考、情緒感受、環境、營養、感官、人際關係互動等面向外,還有一個靈性的層次。

例如, 對基督徒而言,聖經上說:「你們要安靜,要知道我是 神。」這個安靜,就是指容許自己靜下心,放掉世俗的事務,親近神:讀經、禱告、唱詩歌、參加聚會等。

從小到大,我們都被教育成「應該」要如何如何?前面提到給自己一些容許與接納,為此,我們也不妨問自己,可否允許自己:
 
自由地看或聽,來代替應該如何看、如何聽。
自由地說出所感和所想,來代替應該如何說。
自由地感覺自己所感的,來代替應該感到的。
自由地要求想要的,來代替總是等待對方允許的。
自由地根據自己的想法去冒險,來代替總是選擇安全妥當 這一條路,而不敢興風作浪地 搖晃一下自己的船。

 
我們大多數人,其實都會選擇自己所熟悉的,更甚於改變後所帶來的不適,特別是在承受壓力的當下。

所以,生活中,很多既定狀態下所衍伸的身心疲累或壓力,我們也很容易用舊的、熟悉的模式去因應,直到有一天,我們再也承受不住了。家族治療大師薩提爾女士提到,改變永遠是有可能的,即使外在的改變有限,內在的改變仍是可能的。
 
學習自我照顧的功課
 
換言之,如果我們可以允許感受自己的狀態,重視自己的需要,並且給予自己適時的身心靈的照顧,那麼,我們的疲累身心或壓力,才有機會得以緩解,並因為適度地緩解,而重新給自己新的能量,去面對現實生活所需要去完成的事情。

回歸現實面,我們終究都需要學習放下別人應該照顧我們的期待,我們只能學習重視自己的需要,並且適時地表達與照顧自己的需要。

因為,身心靈的自我照護,終究還是是屬於我們自己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