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最新文章

2019.06.03 台灣護理教育的先驅──烈以利

  • 主題:醫宣史話
  • 期數:364(2019年6月)
  • 作者:潘稀祺

漢 名:烈以利姑娘
出生地:加拿大士嘉堡市愛靜閣(Agincourt, Scarborough)
學 歷:紐約「法拉盛護校」畢業
經 歷:馬偕紀念醫院「看護婦長」
在台期間:1912~1940    
    
          
 
列以利姑娘(Miss Isabel Jane Elliot,1881-1971),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士嘉堡市愛靜閣(Agincourt, Scarborough)人。她的家族早期從蘇格蘭移民到加拿大。她從紐約「法拉盛Flushing護校」畢業之後,曾經擔任護士。後來為了要從事海外的宣教工作,於是她又進入多倫多女宣教師養成所(Deaconess Training School)接受宣教的培育。

1911年秋天,加拿大長老教會宣道會差派烈以利姑娘來到台灣淡水,1912年12月26日台北馬偕紀念醫院全新興建完成正式開幕,宋雅各醫生(Dr.Jame Ferguson)擔任第一任的院長。同年,烈姑娘加入馬偕紀念醫院護理宣教的行列。她是北台灣第一位具有護理專業的女宣教師,也是開啟台灣護理教育的先驅。在台灣28年的歲月,她持守一個理念,就是馬太福音25:40所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

她以護理的專業知識,全心投入台灣的醫療宣教事工上,她的貢獻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一、她開辦馬偕「看護婦訓練班」

箴言3:27「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辭,就當向那應得的人施行。

1913年她擔任「看護婦長」,負責調派醫院內與護理相關的行政事務,並成立「看護婦訓練班」,開啟台灣正式訓練護理人員的開端。學員們在醫院研修課程、實習、服務。結業之後,大部分的人員都繼續留在醫院擔任護理工作,為病患服務,她們是首批的本地護理專業人員。從第一屆招收六名學員,計有:潘阿油、潘阿鄙、陳銀英、李養、陳清秀、陳阿醮,一直到1944年日治快結束,總共訓練出103名護理人員,她們可說是本土護理專業化先鋒人物。到了1970年,這間原本附設在馬偕紀念醫院中的看護婦學校正式立案,成為馬偕高級護理職業學校的先驅。


 ▲1914年馬偕第一批醫護人員,中坐為烈姑娘。

二、她為彰基護理奠定良好的基礎

彼得前書4:10「個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

蘭大衛醫生(Dr. David Landsborough, 1870-1957)擔任彰化基督教醫院院長的時候,因為醫院內極需要護理人才的協助,於是在1923年間向台北馬偕紀念醫院提出請求,借調當時已經在馬偕紀念醫院服務長達十年的資深看護長-烈姑娘,到彰化基督教醫院服務。她第一次到彰化基督教醫院任職,是接替因為結婚(與梅監務牧師Rev.Campbell Naismith Moody)而離職的洪伯祺姑娘(Miss Margaret Christian Arthur)之職缺。赴任後,她立即訓練了當地的三位護士,並且也為醫院的護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彰化基督教醫院服務六個月之後,因為借調期滿,她返回台北馬偕紀念醫院復職。此時,彰化基督教醫院受她訓練的三位姑娘,也已經成為相當熟練的護理人員,可以成為蘭大衛醫生的好助手。

回到馬偕紀念醫院之後的三年,烈姑娘經常在台北、彰化兩地之間往返奔波。她為彰化基督教醫院成立護理訓練班,培養許多護理的專業人才。

1925年,當加拿大長老教會因為「教會聯合運動」而分裂時,烈姑娘及全家都加入「加拿大聯合教會」(UCC)。1927年,馬偕紀念醫院因故暫時停辦,烈姑娘再度重回彰化基督教醫院服事,成為彰化基督教醫院第一位常駐的護士。當時和她一起南下加入「英國長老教會」工作的加拿大宣教師還有安義理姑娘( Miss Lily Adair, 1873-1971 )、金仁理姑娘(Miss Jane Kinney)、劉忠堅牧師(Rev. Duncan MacLeod 1872-1957)及吳威廉牧師娘(Mrs.Margaret Mellis Gauld)。  

 
▲1912年馬偕第一批看護婦,第二排中坐為烈姑娘,第三排中站為宋雅各院長。
 
▲烈姑娘(右)在彰基照顧周金耀。
  ​ 三、她是愛心與專業兼具的護士                                                                   
希伯來書13:2「要接待異鄉人到你們家裏。曾經有人這樣做,竟在無意中接待了天使。

彰基切膚之愛的故事,蘭大衛夫婦的善行是眾所皆知的事。在一張泛黃的相片中,有一位護士站在一張病床的旁邊與床上的孩童合照。那位白衣天使就是烈以利姑娘,而那躺著的孩童就是受傷的周金耀。

在彰化基督教醫院有位產婦─蘇太太,因為已經生育很多子女,想要把剛出生的第九個女兒送給別人,雖然烈姑娘苦口婆心的規勸,還是無法說服她打消念頭。反而蘇母對烈姑娘說:「你若願意收養她,我就送給妳」,因此這個女嬰(蘇祐美)就成為烈姑娘的養女。

烈姑娘親自用心地教養祐美成長,後來她進入長榮女中完成高中學業。1940年,當所有的宣教師都被日本總督府強迫返國時,烈姑娘試圖帶祐美一同返回母國,但日本政府以祐美是日本百姓為理由加以禁止。烈姑娘只好自己一人由基隆返回加拿大。直到1953年,蘇祐美才在烈以利姑娘長期的努力和協助之下,得以前往加拿大,這對養母女在分開十三年後再度重逢。後來,蘇祐美和丈夫侯書德牧師於1956年6月在諾克斯神學院結婚,他們成為台灣人駐加拿大向原住民傳福音的宣教師。從這些小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烈姑娘是一位充滿基督愛心的護理人員。

四、一切榮耀主名

烈姑娘於1940年返回加拿大後,先在女宣道會所屬的瑪狄森醫院(Matheson Hospital)工作。1942年返回多倫多,又在伊利莎白皇后醫院服務,直到1951年(70歲)退休為止。1971年8月她於士嘉堡市愛靜閣家中過世。烈姑娘一生為主打了一場美好的仗,以護理宣教完成主所交託的任務與使命,值得我們後輩學習,也是我們最佳的典範。

誠如提摩太前書6:12所記載「你要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持定永生。你為此被召,也在許多見證人面前,已經作了那美好的見證。

參考文獻
1.馬偕紀念醫院,1980年,《創設100年紀念冊》,台北:馬偕紀念醫院。
2.馬偕紀念醫院,1985年,《創設105週年紀念冊》,台北:馬偕紀念醫院。
3.彰化基督教醫院,1996年,《彰基百週年紀念特冊》,彰化:彰化基督教醫院。
4.馬偕紀念醫院,2000年,《建院120週年特刊》,台北:馬偕紀念醫院。
5.鄭仰恩、江淑文,2013,《信仰的記憶與傳承─台灣教會人物檔案2》,台南:台灣教會公報社。
6.馬偕紀念醫院,2015年,《建院135週年特刊》,台北:馬偕紀念醫院。
7.圖片、水彩畫:潘稀祺畫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