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最新文章

2021.09.13 視醫療工作為天職為主服務-門諾醫院吳鏘亮醫師

  • 主題:人物故事
  • 期數:384(2021年9月)
  • 作者:採訪整理:蔡惠玲


在疫情期間,醫院承載非常大的醫療量,醫護人員執行第一線醫療工作、疾病篩檢、進到隔離病房都有染疫的風險,且配合防疫政策為民眾大量施打疫苗,醫療人員的工作份量也加重。門諾醫院院長吳鏘亮醫師表示,醫療人員對於染疫也同樣會感到害怕,但是,若以信仰的角度來看待,把醫療工作視為上帝給予的天職, 醫療人員仍然願意面對風險去執行醫療照護的工作。

將醫療工作視為天職

吳醫師表示,1918年,發生西班牙流感,因為當時醫療防護沒有那麼好,醫護人員仍要去照顧染疫的病人,醫護人員的死亡人數佔相當高比例。

而在門諾醫院有同仁主動願意進入隔離病房照顧確診及疑似個案,他很佩服這些同仁,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如此做,因為進到隔離病房,要承擔染疫的風險。但是在門諾醫院中,許多有相同價值觀的同仁,願意堅守崗位,承擔第一線照護的責任。

他說,在醫院管理方面要提供醫護人員足夠的防疫配備,及規劃好病房或防護裝備,減少同仁發生染疫的風險;也要保護醫院本身發生院內感染, 保護醫療人員及住院的病人、家屬,或是來看診者,不要在醫院內被感染。


 ▲疫情期間醫療人員進行採檢

醫療傳道是福音撒種
 
對於身為醫師要向病人傳福音,吳醫師認為基督徒醫師,可以營造一個環境,讓病人對這個信仰有渴慕的心,讓他心更柔軟,讓福音容易進入病人的內心,願意接受福音,就是醫療傳道的鬆土及撒種。

吳醫師以兩點來說明為何醫療傳道是福音撒種,而不是直接傳福音。一、醫病關係:因為醫病關係本來就不對等, 病人的認知與瞭解,並沒有辦法跟醫師一樣,醫療專業的養成需要接受長期訓練。病人來看診,是希望從醫生得到診斷及治療,若是將福音成為醫療的附帶品,或是醫療成為福音的附帶品,對病人並不公平。即是,若是病人會擔心有沒有接受福音會影響自己的醫療,這樣對病人來說是不公平的。他相信上帝對於基督徒醫師的呼召主要是在提供病人好品質的醫療照護,並在醫療的過程中呈現上帝的慈愛。

所以,基督徒醫師要做的就是站在病人的角度體恤病人的慌亂與無助,多做一些說明讓病患瞭解,提供醫療的選項,例如:醫療如何進行、後續有甚麼情況,也願意為病人多走一哩路,提供轉介或社福的服務,而不是急著在病人及家屬尚未了解醫療的內容及可能的結果之下,要他們馬上接受醫師的醫療決定。

二、醫師的誓詞:希波克拉底斯(Hippocrates)醫師誓詞也提到「我鄭重地保證自己要奉獻一切為人類服務。 我將要給我的師長應有的崇敬及感戴; 我將要憑我的良心和尊嚴從事醫業; 病人的健康應為我的首要的顧念;……我將不容許有任何宗教,國籍,種族,政見或地位的考慮介於我的職責和病人間。」

確認醫病關係是單純的「求醫」跟「疾病治療」,這是保護病人不會因為信仰或是其他因素來影響他的醫療過程。若是醫病關係中,存在病人接受福音,醫師才給予治療,這種有條件的醫療已經影響醫師的天職,也違反醫師的誓約。
 
價值觀決定生命的優先順序
 
創辦門諾醫院的薄柔纜醫師,在花蓮行醫逾40年,將一生歲月都奉獻給東台灣,更透過信仰的傳遞讓患者得到心靈上的醫治。他將自己毫無保留給台灣,是像耶穌基督道成肉身的樣式,離鄉背景,親自與東台灣的百姓同在。「給」不是件易事,更何況是「給出自己」。

吳醫師身為院長、帶領醫院往前邁進,也在疫情期間配合防疫中心的政策,在1999年,他領受上帝的呼召,從彰基來到門諾醫院已經超過20年,同樣是「給出自己」,為何他願意如此?

他表示,若是思考上帝對基督徒在職涯的呼召,不論是否在偏鄉或是都會區,或是某個特定的職位,基督徒回應上帝的呼召就是委身。1999年,吳醫師從彰基轉換跑道到門諾醫院,是因為上帝的呼召及感動,而願意在門諾醫院服事長達20年之久,是因為在吳醫師的內室禱告中,並沒有領受上帝要他離開門諾醫院,去到其他地方,所以吳醫師仍然持續在門諾醫院的工作。

吳醫師說,神經外科醫師的工作時間非常長,除了例行的日常醫療工作之外,常在下班時間接到需要神經外科醫師緊急會診的通知,或是因為病人病情需要在半夜回到病房處置病人或進行緊急手術,這些臨床必須完成的工作大大的影響陪伴家人的時間;他很感謝在醫療傳道的使命上,獲得家庭的接納與支持。

每個人每天都只有24小時,身為門諾醫院院長不僅要看診,且要負責帶領醫院。吳醫師認為,只要尊主為大,就會分別時間出來,以敬畏神的態度來服事神,因為價值觀會調整生命裡對事情的優先順序,可以去完成上帝所交付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