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最新文章

2021.09.13 教會醫院「偏鄉醫療」的新異象

  • 主題:專題
  • 期數:384(2021年9月)
  • 作者:周恬弘
如果說教會醫院是台灣偏鄉醫療的象徵,我相信絕對不為過。醫療宣教師在19世紀將現代醫療帶進台灣,並設立新樓、馬偕和彰基三家教會醫院,當時整個台灣都是醫療的「偏鄉」。

二次大戰後有更多的基督教教派與天主教差會陸續在台灣偏鄉展開醫療服務,成為現在的教會醫院,如門諾、羅東聖母、屏基、埔基、恆基、聖馬爾定、嘉基和東基等。在經歷70年代醫療與經濟快速發展之後,許多教會醫院所在處已不再是醫療偏鄉,但是這些醫院仍然不忘初衷,在鄰近的山區、離島、無醫村等偏鄉設立診療站或提供巡迴醫療,在全民健保開辦以前,教會醫院依然是偏鄉醫療的代名詞。

從1990年起舉辦的「醫療奉獻獎」是對國內長期奉獻於偏鄉和基層醫療的醫師、護理、醫事、公衛與醫管人員、以及特殊貢獻的個人與團隊,最崇高與最具代表性的表揚,過去30屆約有319位得獎人和團隊,其中有教會醫院與信仰背景的得獎者高達149位,幾乎佔一半,更凸顯出教會醫院過去長久以來在偏鄉醫療所扮演的獨特角色。

在偏鄉醫療扮演獨特角色

只是在全民健保署1999年底開辦「全民健康保險山地離島地區醫療給付效益提昇計畫」(亦稱IDS計畫)之後,山地、離島等傳統上的偏鄉醫療進一步被納入國家醫療服務的體制內,每一個偏鄉都有一家區域醫院或醫學中心做為主責醫院,去結合當地的醫療院所,提供一般科與專科的連續性醫療服務,滿足當地的基本醫療需求。

因此嚴格來說,國內的醫療偏鄉已不復存在,從事山地與離島醫療的院所也不再非教會醫院莫屬;更根本性的改變是,過去教會醫院的偏鄉醫療是不計回報的事工與使命,但是在IDS計畫之下,已經變成是依照健保給付政策執行的服務方案。

在社會與醫療環境經歷很大的改變之後,教會醫院有必要重新思考以下的問題,重新定義「偏鄉醫療」的意涵:

教會醫院還需要從事偏鄉醫療嗎?

偏鄉需要的只有醫療嗎?

偏鄉醫療一定只在離島與山區嗎?

偏鄉醫療只需要醫師嗎?

我相信「偏鄉醫療」仍然是教會醫院很重要的使命之一,在醫療資源相對缺乏的地區,教會醫院持續有發揮的空間。只是我們不應被健保署的給付所侷限,而是切實地了解當地民眾的健康與醫療需求,盡力以有效的方式去提供診療與照護,即使會有所虧損,也無須斤斤計較。神所託付給我們的事工,祂的恩典一定夠用。

現在山地和離島的健康需求並不只有醫療,事實上醫療對民眾的健康影響程度並沒有想像得那麼高。根據美國的一份研究 ,導致民眾年老前死亡(early deaths)的原因,40%來自不良的健康行為與生活型態,三成來自基因遺傳,社經條件佔15%,環境不佳佔5%,缺乏適當的醫療僅佔10%。

神託付的事工恩典夠用

以往的偏鄉醫療,大多是被動式地提供就醫診療,醫師與病人的接觸很短,對病人的了解也很片面,上述影響健康九成的因素並不在醫療的範圍內。當許多醫院都在從事偏鄉醫療時,教會醫院可以比其他醫院更用心去與當地病人建立更密切的關係與連結,透過完善的健康管理與居家醫療,或運用遠距醫療或照護科技,成為他們健康守護者與夥伴。

我們都曾聽過”We may not cure (a disease every time), but we always can care (a person).”這句話對偏鄉醫療也很貼切。現在的偏鄉普遍的健康問題是無法治癒的慢性疾病和衰老,最需要的是照顧和陪伴。偏鄉雖然有了基本的醫療,但青壯人口外流,原有鄰里功能的式微,對照護的需求卻比以前來得更加迫切。

多家教會醫院如嘉基、門諾、耕莘、東基、埔基、聖馬爾定和屏基從20多年前就看到台灣長照的需要,開展並建構長照服務體系。他們在偏鄉提供的是醫療與長照的整合服務,像嘉基在阿里山南端三個村除了執行IDS計畫之外,也結合雙福基金會和公部門的資源開辦文化健康站、失智據點、微型日照、原住民家庭服務中心和早療故事屋,為當地住民提供全人關懷照護。

此外,我們也不必將眼光侷限於國內,海外仍有許多真正的醫療偏鄉,是台灣教會醫院可以服事的對象。多年來嘉基、屏基、彰基、埔基、馬偕、台安等醫院都跨出國境,前往第三世界國家或邦交國從事國際醫療與宣教。此外也有許多基督徒醫事人員加入各種海外醫療隊,實踐偏鄉醫療,這是讓我們效法與回應過去醫療宣教師到台灣實踐宣教呼召的具體行動。

史懷哲醫師說:「每一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蘭巴倫!」,因此對教會醫院和基督徒醫事人員來說,自己有負擔的地方,願意用上帝的眼光和生命去耕耘的場域,就是「偏鄉」,所做的就是上帝所喜悅的「偏鄉醫療」。特別在某些容易被汙名化、忽略、冷門、非主流的醫療照護領域,如愛滋病與性病、精神疾病、新興傳染疾病、失智照護、菸害防治、特殊個案保護、自殺防治、意外事故防治、遊民/街友扶助、居家與社區醫療照護、安寧臨終療護等,都是能夠彰顯信仰價值的「偏鄉醫療」。

這些醫療照護事工,不能只靠醫師一人單打獨鬥,而是需要更多各領域人員所組成的團隊,包括醫師、護理、照護、治療師、社工、牧靈、醫管、公衛等專業,合作無間地長期投入,才能發揮綜效成就善工。

對教會醫院來說,「醫療偏鄉」不僅沒有消失,反而是擴大。關鍵在於我們是否用神的眼光和心意去看待與實踐這些「偏鄉事工」。願神持續將新的偏鄉醫療異象賜給所有的教會醫院,擴張我們的境界,實踐與眾不同的信仰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