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RTICLE最新文章
ARTICLE最新文章
2025.01.07
仰望,波卡拉的應許星空
◆傅雍霓醫師 中華牙醫服務團團委/鄭惟仁醫師 竹北適康復健科診所
「尼泊爾,最接近天堂的國度,天空卻飄盪著美麗與哀愁。」
地理上,是世界之巔,喜馬拉雅山脈矗立之國。山中小城波卡拉,擁抱了世界第一高峰聖母峰,各國登山家夢想朝聖的起飛點,更是失去的地平線中最後的香格里拉。
宗教上,是眾神國度,2500萬的人民,卻供奉了33億座神像。神比人多,廟比屋多,滿天神佛漫舞的背後,象徵多少祈願?多少希望?多少禱求?在這最接近天堂的國度中,天空飄盪著祈福的美麗五彩旗,但卻又籠罩著貧窮、震災、政變、通膨的哀愁與憂傷。
「在最黑的夜空中,望見最璀亮的群星。」
因著福音的緣故,尼藏之心醫療服務團踏上了這美麗又哀愁的國度。我們以短宣支持長宣,在長宣的宣教士身上,看見了主愛彰顯的璀璨見證。從波卡拉最黑的夜空中,望見了亞伯拉罕的應許星空。
亞伯拉罕,信心之父,以色列人之祖。上帝應許,他的後代將如「天上的星,海邊的沙」一樣多。
「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不要懼怕!我是你的盾牌,必大大地賞賜你。亞伯蘭說:主耶和華啊,我既無子,祢還賜我什麼呢?於是耶和華領他走到外邊說:你向天觀看,數算眾星,能數得過來嗎?又對他說:你的後裔將要如此。」(創15:1-5)
亞伯拉罕,與波卡拉的宣教士們,因著相信應許與回應呼召,應許得以成就。他們為主跨出四步,回應主愛的呼召與應許:走出帳外→仰望星空→數算眾星→應許成就。
【第一步:走出帳外】亞伯拉罕回應神,走出溫暖安逸卻充滿自我的帳篷。
我們所配搭的宣教士,在難民營中長大,原本已擺脫貧窮離開難民營,在繁華的首都安居樂業。怎知歷經尼泊爾大地震後,在主愛的呼召下,對家鄉靈魂的負擔日益渴求,回應了主的呼召:將福音傳回難民營。
走出了溫暖安逸的帳篷,拋下穩定的工作事業,奮力拼來的安逸生活。為了福音的緣故,從繁華舒適的首都加德滿都重回難民營。
在藏族難民營傳福音?你可知道:在藏傳佛教裡,政教合一的控制下,信耶穌將面臨政治與民眾的逼迫?難道不怕被政治與宗教領袖喇嘛驅逐出境?
但主的應許何等奇妙,因著相信應許與回應呼召,他們竟被選為難民營的家庭領袖,開始了聖誕家庭聚會、藏族婦女姊妹會,在難民營中傳揚主耶穌豐滿的愛與信實的供應。
【第二步:仰望星空】亞伯拉罕明白自己的極限,不看自己,而是抬頭仰望神,相信在神凡事都能。
我們所服事的山上小學,是源自一位九十歲爺爺的禱告。他向主懇求在波卡拉的阿克蘭山上,能有一座基督教小學,他相信主必成就!
建立基督教小學?你可知道:辦學需多少資源與資金?師資從哪裡來?波卡拉大多數人都信仰印度教,你辦一間基督教學校會有人來?
但主的應許何等奇妙,因著相信應許與回應呼召,老爺爺將地奉獻出來,上帝便開始動工,上帝帶領各地的宣教團隊,相繼來到這裡,不僅成立教會,更設立了小學。
這座小學的辦學理念是「不受教育,沒有希望;沒有耶穌,沒有生命」。各地的短宣隊,帶來了教育、醫療、建設、資源,帶動了整個村落的發展。
基督的愛,便以這間學校為中心,在這個村落散播了出去。
▲阿克蘭山照亮生命小學義診服事
【第三步:數算眾星】亞伯拉罕因著相信,數算領受神的恩典。
我們所參訪的醫院,是源自兩位醫療宣教士的祈禱,求主將基督的福音,與生命的豐盛帶到尼泊爾。尼泊爾早期對外封閉,更禁止外國人進入。因此最早期兩位宣教士只能待在印度邊境,為住在那裡的尼泊爾人看病與傳福音。
在尼泊爾做醫療宣教?你可知道:當時的尼泊爾是君主制度?在王室的極權封閉下,想將福音傳入這樣的國家,哪有那麼容易呢?
但主的應許何等奇妙,因著相信應許與回應呼召。兩位宣教士,堅信主的應許必定成就,持續禱告。經過了16年的禱告與等待,政府終於開放外國人進入,他們便招聚了更多醫療宣教士,一同來醫療傳教,並成立了尼泊爾西部的第一間醫院。
後來成立了:
Green Pasture Hospital(青草地)。名字源自於聖經
「他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詩篇23篇2節)尼泊爾當時的痲瘋病人需要離開社群,是被人遺棄的。宣教士為他們建造了一處在主愛裡的青草地,使這群疲憊的靈魂得以安歇。
他們不僅致力於身體上的醫治,包括心靈上的重建,從剛開始收治的痲瘋病,到後來的身體殘障的復健病人。他們以生命陪伴生命,努力使病患重新回到社群,陪伴病患走這一段生命重建的幽谷之路。
▲Green Pasture Hospital宣教醫院
【第四步:應許成就】在波卡拉最黑的夜裡,看見了亞伯拉罕的應許星空。
我們所合作的教會,是源自於宣教士的呼召與看見。要讓主的愛在這片地土上傳揚,讓尼泊爾人在波卡拉的天空下敬拜神。
在波卡拉建立教會?你可知道:尼泊爾是佛陀誕生之地?三步一小廟,五步一大廟,被稱為滿天神佛之都?八成人民信奉印度教,甚至印度教曾經還被封為國教?
但主的應許何等奇妙,因著相信應許與回應呼召。波卡拉教會不只被設立,還從原本被餵養的羊群,剛強站立成為牧羊人,開始向外擴展分堂來牧養群羊,至今已有了10多間分堂,使福音的號角遍地響起,讓主的愛流通到每一個需要之地。
「應許,是上帝的承諾。相信,是我們對上帝的回應。」
應許,是上帝給我們的承諾;相信,則是我們對上帝承諾的回應。
在波卡拉最黑的夜裡,我們望見了應許的晨星依然閃亮。不論從配搭的難民營宣教士、服事的山上小學、結盟的宣教醫院、合作的當地教會。一顆一顆的晨星,在波卡拉漆黑的夜中,交織出了亞伯拉罕的應許星空。
波卡拉的宣教士們,如同亞伯拉罕一樣。因著相信應許與回應呼召,應許得以成就。他們為主跨出四步,回應主愛的呼召與應許:走出帳外→仰望星空→數算眾星→應許成就。
▲尼泊爾當地孩童對主的祈禱
「得救是因為相信,相信是因為聽見,聽見是因為有人傳講。」
蝴蝶效應,描述了南美巴西的小蝴蝶,奮力地拍動翅膀。在歷經一連串事件後,最後引發北美德克薩斯州的龍捲風。醫療短宣或許如小蝴蝶般,渺小又微不足道。這些短暫接觸的靈魂,真的能因此得救?今天所灑下的種子,有一天能長成參天巨樹?
得救,是他與耶穌之間的事。我們的任務,是讓他們聽見耶穌。而你,願意傳講嗎?
在主愛的計畫中,我們就如蝴蝶效應的小蝴蝶。我們所要做的,就是相信應許,回應呼召。順從主的愛拍動小翅膀後,便交託給主。因為這一切都有主最美好的計畫與安排。
「以短宣支持長宣:成為長宣的陪跑守護者。」
宣教士,最常放棄的原因,不是迫害,而是孤獨。獨在異教異地,在淒冷的夜風裡,燃燒著飄搖的微光。獨自面對痛苦孤寂、逼迫患難;無人了解、無人明白、縱使倒下也無人在乎。
我們以短宣支持長宣,成為長宣的陪跑者。短宣隊的出現,其實是讓他們知道。在主裡,你並非一個人,有人在為你禱告、守望、伴你前行。
長期宣教士,在短宣的支持陪跑下,步伐得以更加穩健。黑夜中再小的微光,在群星的環繞下,也能照亮整片大地。
「以長宣造就短宣:生命得著造就與提升。」
短宣的我們,在陪跑長宣的過程中。看見更遠的風景,聽見更美的見證。我們站在宣教士的肩膀上,望見了更多主的作為,看他們在波卡拉的黑夜中,和亞伯拉罕一樣走出帳外,仰望星空。
在亞伯拉罕的廣大星空中,我們或許微不足道,但主所要我們做的,便是跨出第一步。
「走出帳外,去仰望星空相信主的應許。」
因著相信應許與回應呼召,應許便得以成就。主的愛,便會開始以超乎所求所想的奇妙方式,在地土上來動工。
Next stop, with you, with love, with GOD.
No Reserve, No Retreat, No Regret.
「起來,我們走吧!」(約翰福音14章31節)
上帝祝福我們,是要我們成為眾人的祝福。
一同成為波卡拉的黑夜中,亞伯拉罕應許星空中閃耀的那顆星。
▲尼泊爾孩童們的燦爛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