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RTICLE最新文章
ARTICLE最新文章
2025.03.03
失智症的醫療與照護(二) 失智症的危險因子
◆卓良珍醫師 路加傳道會董事長/台中榮民總醫院精神部特約主治醫師
一、基因:
1.具備一套第19對染色體的
ApoEε4脂蛋白對偶(等位)基因的人發生阿茲海默症的機率是正常人3倍,而具備有二套基因的人機率是一般人的8-10倍。此
ApoEε4基因跟阿茲海默症是相關,非因果關係。
2.年輕型阿茲海默症的三等親內有三個人以上發病,則可檢測第21對染色體的類澱粉前驅蛋白
βAPP,第14對染色體的早老素
I及第1對染色體的早老素
II的基因突變造成類澱粉蛋白
Aβ40、
Aβ42、
Aβ43的生成。此三種基因跟年輕型阿茲海默症是因果關係。
二、糖尿病:
佔身體重量2%的大腦消耗全身代謝能量的20%,大腦只能利用葡萄糖,無法使用脂肪或蛋白質產生能量,過猶不及的血糖都是造成阿茲海默症的危險因子。
「全民健康保險研究資料庫」2000- 2007年的統計資料,患有糖尿病的人罹患失智症是沒有糖尿病的人2.5倍。糖尿病會增加70%罹患失智症的機會,其中阿茲海默症佔60%,而血管型失智症的機率是100%。
1.星狀膠質細胞會將腦血管內的葡萄糖運送到腦細胞內產生能量,大腦不會自行合成或儲存醣類。若缺乏運動或糖攝取過量,星狀膠質細胞趕不及利用膠淋巴系統排除過多謝糖代謝所產生的氧化壓力,則發炎物質、毒素、垃圾、類澱粉蛋白、
α突觸核蛋白等廢物將推積成斑塊,引發
Tau蛋白過磷酸化,變成神經元內的神經纖維纏結,造成阿茲海默症。
2.大幅波動的血糖值會提高大腦內的氧化壓力,使得腦細胞容易發炎及老化。胰島素降解酶能夠分解過量的胰島素及
Aβ蛋白。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阻抗增加,使得細胞受體對胰島素功能的敏感度下降,而人體無法正常利用血糖產生能量以致血糖過高,此時體內就會產生更多的胰島素試圖降低血糖,反而使胰島素降解 減少,而
Aβ蛋白就有更多機會囤積,形成阿茲海默症。
3.糖尿病患者身上有慢性發炎物質,使得血腦障蔽層(
B.B.B.)的通透率改變,以致發炎反應的細胞激素更容易滲入腦部讓
Aβ蛋白更容易凝聚,形成阿茲海默症。
4.糖尿病患者因血管內皮細胞糖化、變形硬化而堵塞血管、神經細胞營養供給不良,產生周邊神經病變及血管型、混合型失智症。
5.當生活及環境壓力太大時,人體的壓力荷爾蒙皮質醇
Cortisol升高,容易生成葡糖糖
Gluconeogenesis及壓抑海馬迴神經幹細胞,形成阿茲海默症。
三、腦中風:
中風患者約有30%產生失智症,一年內發生的機率為7.4%,中風的復發率更高達41.3%。國家衛生研究院劉玉麗研究員與林口長庚醫院陳怡君醫師發現中風後罹患失智症患者血漿中
D型胺基酸氧化酶
DAO濃度升高。中風後的缺血性損傷會誘發神經元產生過氧化物酶體生物源,使血液中的
DAO增加,催化
D型絲胺酸產生有毒代謝物,引起氧化壓力反應干擾神經細胞的修復。另外
D型絲胺酸代謝物會調節神經元突觸中
NMDA受體的磷酸化(氧化)過程,而影響神經元存活與突觸的可塑性,並產生具神經毒性的過氧化氫而導致神經退化。

▲左圖:血管型失智症,右圖:腦中風
四、動脈粥狀硬化:
血管壁內堆積膽固醇、脂肪、雜質等,產生斑塊堵塞、血管壁鈣化、硬化,使血流不暢通,供給腦部及心肌的氧氣及葡萄糖等營養不足,容易形成血管型或是混合型失智症。
五、年齡:
65歲以前失智症的盛行率約2.5%,65歲以後約佔5%,每增加5歲盛行率約增加5%,80歲約佔20%,90歲約佔30%,95歲以上佔一半。愈高齡因為腦細胞的凋零、執行壓力調節、學習與近事記憶力儲存功能的海馬迴萎縮、氧化自由基及細胞發炎激素升高、腦血管硬化、腦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血清素、正腎上腺素及影響記憶力形成的乙醯膽鹼激素與麩胺酸的降低,同時老年人深層睡眠的減少,腦內的
G淋巴系統無法在夜間徹底地清除腦細胞新陳代謝所產生的毒素、
Aβ42、
Aβ43、
α突觸核蛋白等廢物而使得認知功能逐漸地退化成失智症。
六、失眠:
不論是血清素不足無法促使腦部松果體的兩個轉化酶在夜裡形成褪黑激素或是因為身心壓力造成的壓力荷爾蒙
Cortisol皮質醇在夜裡降不下來所引起的失眠,都無法促使前額葉皮質層利用睡眠時間將白天海馬迴所存儲的短期訊息經由意向篩檢,選擇重要的訊息永久存儲在各腦皮質層,成為遠期記憶(
Remote memory)。若是晚上壓力荷爾蒙
Cortisol太高所引起的失眠,皮質醇也會抑制海馬迴而阻礙了短期記憶力的形成。長期失眠終究導致認知功能逐漸降低成失智症。
七、長期使用安眠藥:
大部份的管制安眠藥或鎮靜劑不僅容易成癮,只是治標不治本,且多含有
GABA-Aα1抑制短期與長期記憶力的形成。白天從外界所接受到的訊息經由海馬迴
NMDA受體的麩胺酸及鈣離子的磷酸化(氧化)形成短期記憶暫存在海馬迴。抑制性的
GABA-Aα1壓抑了興奮性的麩胺酸
glutamate而阻擋了短期記憶力的形成。失眠患者必需使用血清素經由腦內松果體的兩個轉化酶(無法用化學合成)合成褪黑激素來幫助睡眠。同時血清素營養了海馬迴神經幹細胞而降低了壓力荷爾蒙皮質醇在夜晚居高不下的含量而入眠。
▲海馬迴
八、憂鬱症:
壓力、憂鬱、失智三部曲,失智症的盛行率與憂鬱症相關,因為壓力、憂鬱、老化皆會使海馬迴萎縮而產生阿茲海默症。失智症患者大多是腦血管病變及腦細胞退化的綜合結果。阿茲海默症約有20%,血管型失智症約有50%的機率合併憂鬱症,後者因腦血管的流通受阻或降低,造成血清素、正腎上腺素、多巴胺等含量缺乏而致憂鬱症。早期的失智患者也可能呈現憂鬱症,所以治療憂鬱症也是防治失智症的方法之一。若失智症合併憂鬱症也必需使用抗憂鬱劑,因為抗憂鬱劑是腦源性神經滋養因子BDNF的一種,對海馬迴的神經幹細胞有營養、再生的功效。
九、發炎指標: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
Pub Med中心於2013年表示血液中的發炎細胞激素
Cytokines的CRP、白血球介素6、腫瘤壤死因子
α(
TNF-α)是增加罹患阿茲海默症的危險因子。
十、暴露在毒素的環境:
環境因子長期暴露在二手菸、空氣汙染、重金屬(鉛、汞、鋁、鎘等)、一氧化碳、有機磷農藥、除草劑、溶劑、塑化劑、病毒、細菌、黴菌等環境因子中,會傷害人體神經細胞的粒線體,產生細胞發炎反應、類澱粉蛋白的沉積、
Tau蛋白的過磷酸化而形成阿茲海默症。
十一、頭部創傷:
不論是慢性或是急性頭部創傷,皆容易導致大腦的神經病變而失智。因為急、慢性頭部創傷導致跟腦內免疫反應有關的微膠細胞大量匯集,釋出引起發炎的細胞介質,以及引發神經元受損的氧化自由基,造成更多神經元死亡。雖然微膠細胞會利用氧化自由基吞噬腦神經元外的類澱粉蛋白,但是過多的氧化自由基反而策動類澱粉蛋白的側建互相勾搭連結而形成斑塊,容易造成阿茲海默症。(卓良珍2024.失智了怎麼辦?三民書局第65-8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