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RTICLE最新文章
ARTICLE最新文章
2025.08.28
深入巴紐叢林村落—— 以跨文化醫宣回應神國呼召
◆龔慧儀醫師 中華牙醫服務團巴紐醫宣團領隊 ∕ 頌恩牙醫診所主治醫師
2025年六月25日至七月7日,中華牙醫服務團巴紐醫宣團再次踏上巴布亞紐幾內亞,深入叢林村落中,透過義診、衛教及肺結核篩檢等服務當地村民,以實際行動支持當地宣教士,期盼將上帝的愛帶入這個原始的國度!
▲肺結核(TB)顯微鏡檢測教學
肺結核顯微鏡檢測培訓 提高疑似患者的警覺性
這次巴紐醫宣團共有六位團員,包含一位來自香港的復健科醫師、兩位護理師、一位醫檢師與兩位牙醫師。我們除了進行基本的義診服務外,重點更放在肺結核(
TB)檢測的培訓。去年我們開始進行肺結核(
TB)顯微鏡檢測培訓,今年有更多村落聽聞後主動派人前來學習,共有11位當地學員參與培訓,其中有一位是當地政府衛生站的派駐人員。今年我們帶了兩部新顯微鏡,透過實作與指導,發現他們對於顯微鏡的操作有所進步。肺結核是巴紐當地第一號傳染病,死亡率極高,因此我們希望藉由簡易顯微鏡的檢測方式,提高疑似患者的警覺性,增加患者就醫的意願;即便無法直接確診,仍可作為啟動治療的關鍵指標。
由於當地交通相當不便,村民需跋涉數小時才能到達城鎮或衛生站,使得他們大多傾向忍耐而不就醫。面對這樣的困境,我們以最原始的顯微鏡檢測方式做篩檢,雖然精準性受到外界質疑,但我們篩檢的目標不在於精確診斷,而是在於喚醒警覺心。只要村民能意識到自己的健康狀況,並且願意前往衛生單位接受後續檢查與治療,即已達成我們服事的目的。
進入村落之前,我們先去拜會當地省衛生局局長,他承諾只要疑似感染者的檢體玻片經由政府衛生員確認後,政府將全力配合發放肺結核藥物,甚至提出希望明年我們能與當地醫生共同合作,為後續的醫療計畫鋪路。
每年組隊前往巴紐義診 以實際行動支持宣教士
2018年,中華牙醫服務團首次前往巴布亞紐幾內亞義診,當時中華威克理夫翻譯會駐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宣教士劉力慈主動找上我,希望能有醫療團隊去到巴紐。劉力慈提到,過去15年來從未有醫療團隊願意前往當地服事。儘管當時我對巴紐當地情況毫不了解,仍憑信心組成一個五人團隊啟程前往巴紐。第一次的巴紐醫宣旅程極為艱辛,遇上班機延誤,當地環境相當原始艱苦,回來之後根本沒有把握自己還會不會再去。新冠疫情爆發期間(2019-2022年),我不斷想起當初對宣教士的承諾,不管未來會遇到什麼樣的挑戰,我們還是要全力以赴。2023年一直到如今,我們每年都會重返巴紐義診,以實際行動來支持當地宣教士。
今年團員人數減至六位,其中一位牙醫師的母親重病入院,最終選擇退團陪伴家人。儘管人力較往年縮減,但神奇的是,周邊部落因戰事動盪與交通不便,今年實際就診人數比起去年大幅減少,感受到神似乎在當中默默調度,使我們在有限的人力下,能夠有效率地完成任務。
每次出團難免會遇到海關的刁難,有邀請函也不一定能夠安全過關。這次巴紐海關在檢查行李時,我遞上邀請函,他完全不屑,除了儀器一一檢查之外,還質問我帶那麼多罐頭做什麼?我說:「那是我們帶到
Sepik省去服務當地村民的。」竟然有另外一個海關跑過來握著我的手說:「謝謝你們願意去那麼偏遠的地方,服事我們貧窮的族人。」這個時候全部海關人員都改變了態度,以非常和善的微笑送我們出去,當下真的是覺得是神為我們親自開路。
感謝主,今年航班交通竟異常順利,沒有任何航班延誤或取消,每個行程都按照我們原先計劃來進行,這在以往從未發生。出隊前,雖然我的肩鎖骨受傷,身為領隊為了支持隊員,經醫生評估後決定仍繼續出團,可以從事幫患者洗牙等簡易的服事。感謝神保守看顧我們在巴紐的服事,也感謝團員們非常體貼照顧我,使整趟行程沒有任何影響。
▲當地牧者為看診的病患祝福禱告
進入基督徒村落 持續深耕醫療與信仰
我們主要服事的「雅紀亞村」是一個基督徒村落,僅有300多戶,因酋長與村民都信耶穌,整個村落氛圍和平融洽,村民們也很歡迎我們的到來。鄰近有一個4000多戶的大村落,因信奉巫術且內部紛爭難以凝聚,機場跑道長久失修,導致小飛機無法順利降落。因此,我們選擇繼續服事雅紀亞村,不僅能保護團員們的屬靈安全,也讓我們能穩定持續提供醫療與培訓。
當地宣教士面對最大的挑戰之一,就是村落中基督徒的價值觀仍深受大男人主義與傳統文化影響,導致信仰難以落實,例如:打老婆、家暴、性侵等情況仍會在村落中發生。劉力慈宣教士身為女性,常因性別被質疑其領導與教導的權柄。因此,每次我們去到巴紐服事時,都會特別安排男醫師向部落中的男人及領袖們進行屬靈教導和見證分享,希望能幫助他們從信仰及生活中學習如何愛妻子、愛孩子。
這次有多位當地牧者主動參與服事,我們在義診站旁設立「禱告站」,由當地牧者以母語為每一個來接受治療的病患祝福禱告,這樣的服事會比外來團隊更有效果。我們深知,只有當地牧者領袖的生命真正被神更新,福音才有可能深耕村民心中,進而轉化整個村落。
我們才去那麼幾天,能有什麼果效呢?如果單單從醫療能量來看,當地所需要的是整個文化、習慣、生活環境及衛教方面的改變,不是短短幾天可以做到的。但是,當我們每年持續做,這些改變會一點一滴累積起來,最終可以看見果效。去年我們進到村子裡面,發現很多家庭都有「疥瘡」的問題,尤其是小孩子身上隨處可見爛掉的皮膚。去年我們開始在村子裡進行衛教,教導當地宣教士「疥瘡防治」要怎麼做。後來,宣教士開始去募集許多疥瘡藥,把患有疥瘡的村民招聚起來,同一個時間用肥皂洗澡再擦藥,接著把村民身上的衣服全部處理掉,請村民換上全新的衣服,把家裡所有東西都拿出來曬太陽。我們今年去的時候發現,村民的疥瘡全部都康復了,沒有人因疥瘡問題前來就診。
短宣不是走馬看花 需要有長期的承諾
雖然我們僅短暫停留幾天,對宣教士來說卻是極大的支持。當飛機門打開時,宣教士看見我們遠道而來當下的感動,是難以用語言形容,難以用金錢衡量的。我們的出現不僅給予當地醫療支援,更是鞏固宣教士在當地的服事,並親眼見證宣教士如何在艱困的宣教禾場中剛強站立。
這些年前往巴紐義診,我們仍不斷反思短宣義診的價值。曾有位印度牧者提醒:「你們只是來來去去,但我們常年留在這裡!」還有一位牧師說過:「參與短宣去一次,你只是去玩;去第二次,你才是有心想要去瞭解;去第三次,你才是真正關心宣教工場。」這些話一再提醒我們,短宣不是去走馬看花,需要有一個長期的承諾!除非宣教士親口表示:「你們不用再來了!這裡不需要了!」或是,當地工場關閉了,沒辦法進去。否則的話,我們仍會持續做下去,盼望我們的醫療專業能夠成為宣教士及當地百姓的祝福!
醫療恩賜用在神的國度 回應神的使命與呼召
今年是中華牙醫服務團成立30週年,感謝神使用我們這些醫療人員去到這些跨文化宣教工場服事。如果我們在當地的服事能夠對某些人的生命與健康帶來一些幫助,就是最值得感恩的了!
「…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為現今的機會嗎?」(以斯帖記4章14節)我們得著醫療專業與醫師職份,不是為了追求地上的舒適生活,而是為了回應神國的呼召!神給我們聰明才智讀到醫科,擁有這份專業能力與恩賜才幹,是要用在神的國度中;當有任何地方傳出醫療需求的呼聲時,我們應當勇敢去回應!
身為基督徒醫療人員應該要把眼界從個人職場及生活圈,擴展到神的國度裡。我們在職場上也應當活出好的見證,成為一個優秀的醫療人員來榮神益人。當我們願意踏出舒適圈,將醫療恩賜用在神的國